安化经开区中医药黑茶健康产业园。
谦益吉公司员工对货品进行分装打包。
万隆实业有限公司黑茶精深加工生产线。
第五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安化经开区天下黑茶大剧院会场。
走进安化经济开发区这片19.06平方公里的经济前沿阵地,中医药黑茶健康产业园、梅城工业园、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一区三园”格局处处彰显着蓬勃活力,“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第一批湖南省服务业示范集聚区”等国、省金字招牌格外亮眼。与五年前相比,园区总收入从52亿元增加到91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从49亿元增加到87亿元,工业税收从不足1.6亿元增加到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不到10亿元增加到20亿元,几乎每项指标都接近翻了一番。
近年来,安化经开区贯彻安化县委、县政府建设“五个安化”的发展战略,以“创建发展有潜力、产业有活力、竞争有实力、创新有张力、工作有效力的创投新区、开放新区、生态新区、产业新区、城市新区”为目标,干字当头、大抓落实,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优势产业不断聚集、重点项目接续落地、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安化经开区逐渐成为梅山青翠中奋飞而起的虬龙,身形矫健,音声清越,威震于野。
围绕“精专特新”构建园区发展格局
安化经开区的快速发展,凝聚了安化县委、县政府和经开区工委、管委会一班人的心血。在艰苦的摸索中,他们逐步找准了园区产业定位,对正(确定)了发展方向。立足园区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安化经开区围绕“精、专、特、新”的产业发展方向,科学确定以废弃资源利用为主导产业,食品加工产业为特色产业,中医药产业为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为新兴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为未来产业的格局,打造完整的园区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推进产业链建设以及产城、产教、产金和跨界融合创新,全力推进园区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为优化空间布局,他们高标准编制园区国土空间规划,立足于产业融合、产品多元的产业发展思路,优化产业规划。中医药黑茶健康产业园定位精制茶、食品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中医药饮片制造等。建设“小淹-江南-东坪”沿线企业集聚带,使之成为安化黑茶与中医药健康产业承载地;梅城工业园重点发展光电通信、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是大湘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高明循环经济工业园钨钴年回收利用产业集聚地,年可处理钨钴废料14000吨,生产仲钨酸铵5000吨,年产能达100亿元,占全国的36%,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磨削料回收加工基地和全国三大钨钴有色金属集散地之一;龙塘发展区对标国际国内新型墙体材料、聚乳酸制造、竹缠绕管材、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等产业,园区电、气(热)资源充足。利用河湖划界和“三线一单”成果,积极推进园区调区扩区,配活批而未供土地,盘活闲置土地,激活低效(空闲)土地,为园区建设提供土地保障。
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面貌焕然一新。至2021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8亿元,园区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环保、厂房等设施不断完善,为园区创新发展提供了设施保障。
围绕“创新创业”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科技、金融、人才的聚集支撑,是工业园区傲然而立、昂首向前的基础。安化经开区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重点建立园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进企业提质改造、产业转型升级。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9.3亿元增加到47.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1%;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7家,省级以上孵化器3家,专家院士工作站1家,柔性引进人才超过120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专利申请累计达到464件,专利授权累计达到290件。
为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撬动金融资源向中小微企业流动,安化经开区建立全区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库,搭建政银企零距离沟通平台,为企业选择合适的贷款方式和信贷产品提供方便。成立了湖南梅山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为园区企业办理8笔担保业务,累计担保金额4200万元。与工商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合作,撬动2亿元贷款资金。启动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直接向银行融资模式,华融湘江银行向安化黑茶集团授信2亿元。通过全县资产归集渠道共向县经投公司注入了14万平方米厂房及商铺等优质经营性资产,评估价值超6亿元。融资和争资立项工作有效推进,获批贷款5.5亿元,为园区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安化经开区,人才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服务机制完善。无论是职称申报、职务晋升,还是继续教育、院校进修,都能享受园区的全方位服务。良好的人才建设管理环境,吸引各方英才纷至沓来。目前,园区共有在编工作人员51人,其中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25人,研究生3人;园区经济管理、规划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专业人才占职工总人数的65%。园区还全力推动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支持企业设立专家工作室、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等,现企业已引进高学历技术专家10余名、专业性人才100多名。
围绕“优势产业”培育园区发展生态
为充分放大龙头企业的引导作用,安化经开区重点培育能形成集聚效应的主导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主导产业以黑茶为优势产业,向乡村旅游、包装业、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围绕“世界黑茶之都”的发展目标与战略定位,努力打造湖南省千亿湘茶智能智造的标杆,茶产业企业实缴税收占比超过30%。今年9月,安化县黑茶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安化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促进服务中心、安化经开区,被省工信厅分别授予湖南省中小工业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湖南省中小工业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促进组织、湖南省中小工业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园区称号。园区加强钨钴产业链条建设,形成了完备的“回收、加工、销售”体系,构建了资源、产品“两头在外”的循环工业集群,聚集了16家规模集群企业,年综合产值达30亿元。以培育壮大中医药产业为主线,扶持骨干企业发展,推进重大医疗健康产业项目实施及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建设。依托梅城工业园,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打造以储能产业为主,以储能智能设备制造为辅的产业链梯队。以四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聚规模效应,推动了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项目建设始终是园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化经开区坚持“产业为要、项目为王”的理念不动摇,实行“五个一”的项目管理机制,保障土地报批、三通一平等要素,项目上墙,挂图作战,确保项目建设进度。今年以来,已新开工项目10个,新投产8个,新入规企业8家。
园区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累计组织编制了30余个政府投资及企业自建项目专项资金申请材料并上报,已成功争取国家级循环化改造、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棚改配套建设、产城融合等专项支持资金约1.5亿元。2022年,已成功包装专项债项目2个共3.29亿元,并全部进入省发改委与财政厅项目库。国省专项支持资金的注入,极大促进了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及产业项目建设。
围绕“改革协作”释放园区发展活力
园区经营性公司县经投公司的成立,进一步深化了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县经投公司通过企业化运作开发经营园区,履行相关职能职责,坚持“立足园区、支持园区、发展园区”发展理念,聚焦“重要要素、重大产业、重点区域”,具体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土地储备开发、产业发展服务及相关咨询服务等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已走入良性运营轨道。截至目前完成融资5.5亿元,投入园区建设资金3.39亿元。“小管委会、大公司”的体制,剥离了园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推动园区聚焦产业运营和科技创新等主责主业。
近年来,安化经开区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利用督查督办方法,实行重点工作月调度、月通报制,并限时整改,提升整体效能;出台较为科学的干部职工绩效考核机制,拉大差距,形成奖罚分明的用人导向。完善与园区所在乡镇的联动体系,遵从协作共赢工作原则,通过数据分析、商讨研究等方式,与各园区乡镇分别商议,出台涵盖园区税收分成、职责定位、工作经费等的协作办法。灵活的体制机制,有效释放了园区发展活力。
围绕“亲商安商”优化园区营商环境
为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安化经开区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的财政补偿机制和奖励机制,以及招商引资政策兑现考评机制。一方面纾困解难激发主体活力,建立企业信息库,将范围内所有企业纳入统计范围,按照“一企一档”“一企一策”的原则,切实掌握企业的现状、规划、困难,为企业提供招工用工、疫情防控、帮代办等全方位“妈妈式”服务,确保企业办事“有门”,纾困“有路”。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联万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园区和县直单位共派出21名干部对100余家企业实施帮扶,梳理出问题91个,已协调解决问题75个,问题解决率达82.4%,另外20个问题正在想办法解决(其他问题正全力解决)。近两年来,园区为16家企业解决用工4500多人;为25家企业解决发展资金近7亿元,达成意向贷款5亿多元;为承租国有厂房的11家企业免租金2000多万元、返租金300多万元;按政策返还土地出让金近1000万元;为企业争取其他奖补1000多万元;为3家企业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补资金1096.6万元,解决企业委托代建历史遗留问题6个,盘活资产1.55亿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规范管理提高审批效率,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与18个赋权单位对接后确定了160个事项的赋权方式,做到“园区事园区办”,进一步简化流程、资料,审批时长缩短1/3以上,推动“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项目开发模式,推行“施工图联合图审”“竣工测验合一”等集中审批、容缺审批方式,落实“最多跑一次”,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做到“一件事一次办”。实行“安静生产期”、事前呈报备案等制度,且入企检查以指导服务为主,2021年执法检查次数同比下降42%。三是畅通渠道优化政治生态。完善监管体系打造阳光服务,发挥纪监部门监督推动作用,聚焦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持续畅通沟通渠道,排查处置影响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为园区企业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32起,开展企业满意度评价2次,为企业发展创造清廉清正的“生态绿洲”。
在亲商安商政策“加持”下,园区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近年来累计引进项目110余个,园区企业达2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80家。近五年,黑茶产业总产值从359841万元增加到608383万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1.1%;钨钴等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从63841万元增加到245490万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5.2%。安化黑茶特色小镇获评湖南首批十大农业特色小镇,安化黑茶产业园获批省级特色产业园。中药材产业方面,湖南上药中药初制加工厂项目已投产并创税收;新材料产业方面,金鑫新材料年产10吨钴深加工生产项目建成投产,金源新材50吨钴酸锂改扩建项目环保工程改建项目完成,进入IPO辅导期;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湖南微网新能源储能设备项目开始测试,湘磁电子、佰兆科技、欧赛莱、欧瑞科技等项目投产运营;新能源产业方面,华晟生物物质能源有限公司装机1.5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风劲扬帆正当时,跃马扬鞭勇向前。当前,经济发展的冲锋号已然吹响,安化经开区将围绕“五好”园区建设总体目标,在项目招引、产业集聚、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上持续聚焦聚力、精准发力,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集聚发展,切实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为益阳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市政府网站
省政府网站
“湘易办”超级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