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淹镇肖家村太空莲荷花灼灼盛开,前来观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络绎不绝。让人意想不到是,这一连片秀美荷塘曾是土地管控区,经村委统一流转、土地改良后,用来种植太空莲发展集体经济,取得良好效益。7月12日,全市乡村振兴流动现场会将该村作为示范参观点,其做法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先行。肖家村只是安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典型。”安化县委组织部负责人如是说。据了解,该县盘活政策、资金、资产、人才等各类资源,做好“四力”文章,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开出特色“处方”,打通村集体经济发展“经脉”。
健全机制增压力。建立安化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安化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十二条”,定期调度,从项目、采购、人才、销售、资金等方面全力保障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资金效益考核,推广“乡村振兴共享贷”,为40个村(社区)提供1.8亿元资金支持,433个村(社区)财务审计全覆盖。将集体经济发展列为绩效考核单列指标,明确未按要求实现“薄弱村清零”目标的乡镇和驻村帮扶后盾单位,年终绩效考核不得评为“一类”单位。
选人育人提能力。实施“能人回引工程”,换届选举653名致富能手进入村级班子,培养“农民大学生”535名,从优秀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540余名,42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成为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创新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主题活动,集中退休干部、在外经商成功人士等组建人数不等的乡贤协会,激发乡友建设家乡的热情活力。近3年,全县举办茶叶、水果、中药材、畜禽、粮油等各类培训班、现场会450余期,培训3万余人次。
品牌引领增活力。加强典型引路,全力打造奎溪镇新龙村、南金乡南金村、冷市镇大苍村、乐安镇张家仙湖村等一批典型,通过集中培训授课、分片区座谈等方式加强示范引领。挖掘地域资源禀赋,培育“安化黑茶”“安化红茶”“安化黄精”“安化松针”“安化小籽花生”等地方特色知名品牌,与安化广聚电商开展长期合作,携手村级商务中心拓宽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渠道,2021年各类农产品销售额达2000万元。
创新模式添动力。以支部为核,以党建为基,以创新为本,以合作为要,摸索“村社联合、村村联手、村企联建”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模式。村党支部主导,建立村、企(社)、村民三方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现有资源资产,充分发挥茶、林药、种养产业优势,将农业产业与旅游、红色资源、养生休闲相结合,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每年评选10名“最美村支书”和一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典型,在全县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清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2021年集体经济薄弱村较2019年减少240个,降幅高达74.3%,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4200万元。
市政府网站
省政府网站
“湘易办”超级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