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你好啊!”“你吃……吃饭了吗?”5月30日,记者来到资阳区汽车路街道文昌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位于二楼的文昌阳光家园里,十几名托养在此的学员,在阳光照拂下,面露微笑,自信地和来人打着招呼。在记者与托养工作人员交谈过程中,他们或趴在窗户边上好奇地看着、或借归还东西的名义进入办公室、或拿起抹布假装擦门,趁机旁听……“他们就像小孩子一样,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虽然存在一些残缺,但还是很可爱。”服务中心教务老师曾金娥说。
曾金娥原来是一名职业教育培训老师,有残疾人教育、康复方面的资质,今年初,通过推荐,来到文昌阳光家园工作,与在这里工作了4年多的生活老师陈卫纯搭档,负责照顾托养在这里的十多名残疾人员,包括日间照料、心理疏导、娱乐康复、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认知理解能力训练等内容。“一开始,对他们不太了解,沟通起来比较困难。”曾金娥介绍,有一名精神残疾的学员,曾与别人发生矛盾,记忆一直停留在与人争吵的片刻,所以他经常大声骂人,一开始,自己也不明白他为什么骂人,当明白其中缘由后,通过积极引导,这名学员精神状况好了很多。
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曾金娥渐渐发现了每个人的爱好、特长和优点,一一记录在花名册上。陈韵波,喜欢听歌,很会唱歌,可以参加文艺演出;谭月清,很勤快,做事踏实,担任“副班长”……在平时,曾金娥就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开展教学,让每个人发挥长处,都得到表现和成长的机会。“对待他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亲人,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公益心。”在厨房忙着准备中餐的生活老师陈卫纯看到一直跟在自己身后的智力残疾女孩,满脸爱意地告诉记者。陈卫纯也是文昌阁社区的居民,几年前,当听说社区文昌阳光家园要招人做饭,她二话不说就来了。“社区在做善事,作为居民,能一起参与是荣幸。”每天,陈卫纯在规定的四菜一汤之外,还会多做一些梅干菜、腊鱼、外婆菜、腐乳等,想方设法让每个人吃饱、吃好。
文昌阁社区党委书记王艳介绍,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改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生存发展条件,2012年8月,社区成立了文昌阳光家园,这也是市残联在社区建立的唯一一家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中心现有老师3名,智残托养对象20名,面向全市15至59周岁年龄阶段智力、精神、肢体残障人士提供义务服务,能基本满足残疾人在社区就近照料和康复的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品质,通过社区康复回归社会,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今年就有3名残疾人经中心帮扶后,成功回归社会,找到了稳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