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一项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南县田野间“开花结果”,装点了乡村振兴的大好前景。
尝试“云种田” 干活更轻松
5月19日,在南县麻河口镇东胜村,技术人员毛竹青通过农田溯源管理体系的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稻虾田的土壤、大气湿度、水盐含量等信息。“我们在稻田边安装了摄像头,还设置了水源检测仪,用手机就能实时了解稻和虾的生长情况,管护效果非常好。”毛竹青说。
科学的溯源系统、自动化灌溉设备、无人机飞防、智能温室……这样的智能化场景,在南县并不少见。有了数字化加持,农事管理变得更加精准、精细。
稻虾产业是南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南县加快科技转型步伐,搭上科技翅膀,稻虾产业驶入产业发展“快车道”,一家家农业企业涌现,一个个智慧农场崭露头角,一批批优质农产品脱颖而出。通过“智慧”加持,南县的稻虾米、小龙虾产量年年攀升,稻虾米售价在每公斤8至12元,是普通稻米价格的3倍以上。
生产端提质增产,销售端也因为数字化拓宽了销路、提高了销量。“与稻田里的虾一起生长,口感芳香软糯,好吃又健康,喜欢的朋友赶紧下单……”近日,在湖南助农有限公司,主播正通过直播平台向各地粉丝推销南县稻虾米。短短一个小时,就有200余人下单。
据悉,在南县,活跃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农产品直播带货的主播接近千人。他们当中,不少是当地“云培训”培养起来的乡村“网红”人才。南县抢抓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机遇,依托本土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建成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升级改造40个乡镇、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点,城乡物流配送4至8小时即可到达。2021年,南县实现电商销售农产品3亿元。
如今,智慧农业不仅带动了南县稻虾产业转型升级,还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探索“云服务” 办事更便利
“您好,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我想补缴养老保险。”5月20日一大早,南县浪拔湖镇政务公开专区就迎来办事的群众,牧鹿村村民徐翠兰走到人社业务窗口,办理自己的养老保险补缴业务。
10分钟后,徐翠兰顺利办理完业务,高兴地说:“以往,这些业务需要到县里排队才能办理,现在在镇上就能办了,很方便。”
今年4月,浪拔湖镇政务服务中心高标准打造的政务公开专区正式投入使用。该专区建设面积近150平方米,为全县首个乡镇政务公开专区。专区设服务咨询引导区、政策互动服务区、服务指南查阅区,实现了展示与服务、线上与线下、纸质与电子的有机融合,群众可以体验一站式、个性化、最便捷的服务。截至目前,该中心每月办理各项业务均在1000笔左右,大大方便了辖区群众。
在整个南县,像这样的政务公开专区均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方便高效的便民服务实现了12个乡镇全覆盖。
近年来,南县加快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向乡村延伸,打通部门“数据壁垒”,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政务服务下沉,着力构建覆盖县、乡两级的政务服务网。有效整合人社、医保、残联、公安等多部门业务,梳理与个人、企业相关的高频事项,变“群众跑”为“数据跑”,极大方便了基层群众就近办事。
巧用“云治理” 工作更高效
今年3月,乌嘴乡又东村一位智障儿童独自出门,走丢十多个小时,由于没有电话,一直联系不上。接到报案信息后,乌嘴乡综治、执法部门及时反应,第一时间将事件交办综治工作平台快速流转反馈,在全乡28个网格群扩散寻人启事,同时启用“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设备,进行详细线索摸排。最终,通过视频监控网提供的有价值的线索,仅用一个小时就找到了走失儿童。
这是南县发挥信息化优势,破解工作难题,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雪亮工程”在帮助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寻物寻人等事件的处理中,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好评,在省综治民调工作评价位居前列。
为让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南县积极拓展数字化在基层治理中的不同应用场景,探索数字化带动基层治理变“智理”的新路。大力推进“天网工程”、气象监控预警、智慧渔政监管系统等智能设施落实落地,高标准推动“综治中心+网格化+雪亮工程”一体化平台运行,共建设前端监控摄像头2138个,监控点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164个村(社区),构建起南县智慧安防、智慧气象、智慧渔政等整体“智”治格局。
数字化,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让基层服务更有温度,也让基层治理更为高效。“以前,发布信息、通知,要挨家挨户上门,现在,镇里的智能村村响广播一播报,群众马上就知道了。”武圣宫镇等伴洲支书宋敏表示,“数字化”也让基层工作更轻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市政府网站
省政府网站
“湘易办”超级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