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赫山区岳家桥镇石坝口村,绿树成荫,鲜花绽放,房前屋后的美丽菜园里,时令蔬菜绿莹莹一片。
美丽菜园是石坝口村美丽屋场建设的一个缩影。自去年5月以来,由市医疗保障局、农工党市委机关牵头,市中心医院、市交通投资公司为后盾单位,组成的驻村工作队进驻后,坚持抓队伍、优环境、育业态,以点带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样板。
美丽屋场 勾勒“幸福绿”
“环境越来越好,住着特别舒心!”谈起现在的新生活,老党员刘红军喜笑颜开,竖起了大拇指,“就拿门前这个池塘来说,以前就是个污水塘,到了夏天臭气熏天,经过整治之后,环境提升了不少,现在我们经常到这里散步。”
去年8月,工作队抢抓全市“美丽屋场”建设的机遇,在全市率先启动以“生态优、村庄美”为主题的美丽屋场创建活动。工作队采取政府指导、村级主导、群众参与的方式,组织群众筹集资金26万余元,对村民的房屋、庭院进行改造,让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参与感、幸福感、获得感。
同时,将全村25个村民小组纳入基础网格管理,并以组为单位,明确工作到组、细化责任到人,抓好美丽屋场的管理和维护。原来萧条、杂乱、破旧的屋场,摇身一变,成了干净、整洁、精美的小公园。
党建长廊 绘就“文化红”
“在以前,群众闲暇之余,娱乐方式主要是打打牌、看看电视,很容易满足。随着物质条件的逐渐改善,建设美丽新农村,不光是改变外在环境,更应注重对百姓内心需求的满足。”村支书肖志军如是说。
为此,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创新“党建+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以石坝口村的水库为起点至邻村黄蜂塘村,打造800米的党建文化长廊,将党建知识通过板块形式在文化长廊中呈现出来,使广大党员群众在“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氛围中提振精神、凝聚合力,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同时,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娱乐活动广场,篮球架、单双杠等健身器材整齐排列。每天晚上,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这里,热闹无比。
自主造血 点燃“产业火”
“如果一个地方没有产业支撑,仅仅是靠‘输血式’供给,村级发展本身没有自我‘造血’功能,就会面临‘年年山河依旧’的窘境。”段伟辉说。
在带领群众致富和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中,驻村工作队使出浑身解数,打破发展瓶颈,找准发展路子。积极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方式,向村民流转土地1900亩进行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水稻+茶籽+菜籽”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村民年收入达520万元。
同时,工作队为改善村里发展环境,争取项目资金230万元进行库区公路、主干渠建设,拓宽村道路基,提质改造农村道路9公里,对农村道路进行美化、亮化、黑化、绿化。投资46万余元,在村民服务中心旁建设茶菜籽油生产车间,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市政府网站
省政府网站
“湘易办”超级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