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 传统种棉业转档升级 良法良制来助力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2-05-10 09:30 浏览量:375
字体: 小 大

“播种机在翻耕、播种时,一定要检查棉种覆土厚度以2厘米为宜,这是棉花机械化点播一播全苗的关键,要根据土质,调整播种深度。”5月9日,在南县麻河口镇向阳村棉花“直密矮株型、全程机械化”百亩示范片,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童中全在现场指导播种。

近年来,因植棉用工多,效益不高,长江流域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棉花生产能力日益弱化。为改变这一现状,增加棉农种植积极性,自2019年起,农业农村部持续加大棉花种植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鼓励地方通过良种良法为传统种棉转档升级赋能。

作为长江流域传统种棉区的南县,主动迈入转档升级“试验田”的第一方阵,从棉种、技术和机械化入手,大胆引进棉花短果枝新品种,通过改育苗移栽为机械点播,改传统稀植亩平1000株为高密8000株,改多次分阶段施肥为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改长期多次人工捡花为短期一次性捡花等方式,使棉花种植较传统方式用工量减少80%以上,用肥量减少50%以上,亩平效益增加50%以上,彻底破除传统植棉用工多、耗时长、管护难、用肥量大的发展瓶颈。“新技术示范成功后,要实现大面积种植,农户接受是核心,推广落地是关键。”作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研究员,童中全在湖南省棉花产业体系专家组的指导下,结合县域种植实际,细化新技术的增收亮点,走村串户进行指导宣传,加速棉花传统种植转档升级技术在南县生根发芽。现在,他每天除了要为棉农提供线上答疑解惑服务外,还穿梭在两个千亩、十个百亩棉花示范片,紧盯机械点播关键环节,确保棉种出苗率和存活率。2021年,为加速传统棉花种植整体转档升级,南县成立了20余人的技术指导小组,分人分片驻点,确保推广技术不变形、不走样。同时,加大对新技术应用棉农的奖补力度,对棉花全程机械化示范片给予700元/亩的补贴,并全程提供管护服务,让棉农耕种增收无后顾之忧。

“以前想都没想过,种棉花还能这样省时省力,全程‘保姆式’管护,有补贴,每天可以挣几百元的临工钱。”今年58岁的熊昌辉是麻河口镇向阳村的村民,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机械手”。往年这个时候,正是他和妻子在棉花地里超负荷育苗移栽的农忙期,而今年采用“直密矮株型、全程机械化”新模式后,采用机械化点播,两小时不到就将以往两人一周的工作全部完成。现在,熊昌辉被聘为村里的耕种机械操作工,农耕高峰期,最高每天能挣到600元/天,妻子则可根据自身时间,自行选择轻松的工种,挣取100元至200元不等的日薪。

现在,在南县像熊昌辉这样应用新技术、灵活就业的传统棉农有近百人,他们是新技术推行的受益者,也是新技术推广的宣传员,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棉农开始主动加入转档升级队伍,长江流域种棉主产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宋梅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