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回村田头献计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2-05-07 09:09 浏览量:484
字体: 小 大

5月2日,沅江市泗湖山镇华红村党总支书记肖其定利用“五一”假期做了一件“大事”,他用发小的名义,邀请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龚浩如回村,请他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为水稻种植“把脉问号”。

为此,华红村支委做了不少准备:村干部集思广益,编制了全村三年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纲要,动员全村党员、村民小组长、种植户100多人,在村会议室先期听取了省农科院专家的水稻栽培科技讲座。

华红村由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后,共有水稻面积7000余亩,虾稻共作面积3400亩。“早稻抛秧、直播面积达到了4000亩。”行走在田埂上,肖其定指着一片嫩绿泛光的稻田向龚浩如介绍。龚浩如蹲下来,认真查看秧苗长势,随手扯出一根秧苗,告诉身旁的种植户:“秧苗早期分蘖较好,要注意补水、保温。”“按照国家非粮化政策和我村的水稻种植现状,怎样才能提高村民种粮的积极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肖其定有点急迫地问道。龚浩如细细相告:“全村3400亩稻虾共作,我负责免费做好农科服务,村支委负责联络商家,搞好服务,还可建立生态农庄,吸引游客捕捉、喂养,打出龙虾品牌,亩平效益可达2000元。粮食产业是国家命脉,华红村拥有7000亩良田,由村里成立合作社,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建立自己的大米加工厂,做出华红村大米品牌,提高附加值。按亩平年生产稻谷600公斤计算,优质稻每50公斤高于一般品种50元左右,全村可增收420万元。优质米加工之后销售,年创利润100万元以上。”“太好了!成立合作社、办大米加工厂正合我们的心意。”肖其定高兴地一拍大腿。“稻谷产量高不高,关键在稻种。我和研究所团队为家乡也做点贡献,将新培育的首批优质稻种‘创宇1号、9号’献给家乡,并提供后续技术服务。”龚浩如当即表态。“好!”田埂上随即响起一片掌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孙殉华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