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次购买的无人机是今年最新款,它能自动测量面积,并根据水稻长势情况自动设置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我先教你飞几次,你再试试。”4月21日上午,在大通湖区北洲子镇向东村,强农合作社无人机驾驶技术员沈文超手把手教种粮大户王辉操作无人机。
大通湖区是优势农业生产区,近年来,区农技部门和各水稻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力引进水稻生产新装备、新技术。全区已拥有插秧机、抛秧机、收割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624台套,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水稻要丰产,植保是关键,各水稻生产合作社纷纷购进无人机用于植保。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通过整合涉农资金,按照6000元至12000元每架不等的价格给予补贴。去年全区购置无人植保机45架,今年又新购了5架新款全智能无人植保机。区里选取主要水稻生产合作社,各抽调1至2名年轻技术员外出接受无人机操作培训,再由他们培训区内的“飞手”。目前培训合格的“飞手”达到20人。
沈文超介绍,无人植保机不仅能喷洒灭草剂,还能给水稻施用颗粒肥、叶面肥、防病治虫。一架次的最大载量为40升,可以喷施50亩水稻,一天下来能完成近500亩水稻的植保任务,是人工作业的15倍以上。同时,现在的无人植保机还可以自动测量面积,根据水稻生长情况精准施肥打药,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实现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为提高粮食安全性提供了可靠保障。
目前,全区6.5万亩早稻插秧任务已经基本完成,50多架无人机组成的“飞行大队”穿梭在乡村田野,开始了今年早稻生产的第一次植保作业。
市政府网站
省政府网站
“湘易办”超级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