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坳村 文明新气象 法治好风景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2-04-28 09:23 浏览量:899
字体: 小 大

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平坦整洁的乡间小道,紧张有序的春耕生产,亲切温馨的相互问候……4月22日,记者走进安化县清塘铺镇龙坳村,一幅恬静悠然、文明美丽的乡村图便展现在眼前。“过去我们村是出了名的‘麻纱村’,现在可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呢。”村支书吴石林自豪地说。

近年来,龙坳村坚定不移地走法治乡村建设道路,深耕法治文化建设,成功实现从“人穷麻纱多”的落后村到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华丽蜕变。

法孝并行:丧事简了 亲情不减

“节哀啊,现在村里倡导殡葬改革,又处在疫情防控的当口,这丧事得简办!”“放心吧,我们会自觉,不给村里添麻烦。”4月初,村民廖梦贤逝世,在与廖梦贤亲属通完电话后,吴支书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动。在村红白理事会的协助下,老人遗体第二天便出葬,没有铺张摆宴席,没有繁杂的丧事流程,只有自家兄弟姐妹和几名帮忙的村民参与其中。

“村里开展移风易俗好几年了,现在村民们都很理解。”吴石林说。龙坳村是由原龙坳村、平力村、檀树村三村合并而成,社情复杂,旧习众多。在很长一段时期,龙坳村在“红白喜事”上讲排场、搞攀比,村民矛盾也多。2017年起,龙坳村村委下决心彻底根治攀比之风,推进移风易俗。

为此,龙坳村成立依法治村领导小组,严格规定红白喜事操办要求。除此之外,龙坳村将这些“软要求”写入村规民约,并印制2000余本村规民约小手册,发放给村民知晓、学习,做到“依法治村,按规办事”。如今,村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已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孝顺父母、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

法促和谐:“麻纱”少了 邻里睦了

地坪里,村民吴国初忙着搞好门前卫生。看着自家拔地而起的小洋楼,吴国初说,房子建设进展顺利还得感谢村里的调解员吴楚生。原来,在打地基的时候,吴国初因和邻居意见不统一,多次产生矛盾。在吴楚生的精心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一起纠纷就这样化解了。

龙坳村与娄底涟源市、新化县接壤。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村情复杂,纠纷多。近年来,村里在“法律明白人”培育上下大力气,每次党员大会都抽出1至2个小时开展“法律明白人”专题培训。现在,全村党员个个是“法律明白人”,人人都当调解员。“以前龙坳村每年到我们所里来调解的矛盾纠纷有30起左右,自从村里有了‘法律明白人’后,这几年到我们手中的矛盾纠纷几乎没有了。”清塘铺镇司法所负责人严九贤介绍。

法浸人心:知识增了 人心齐了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在龙坳村文化礼堂,党员干部给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宣讲课。他们围绕《民法典》的重要内容重点解说,使群众了解《民法典》的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还现场解答村民的疑问,指导他们学法用法。“以前我不懂法,总是吃亏,现在每个月都开展法律宣讲会,我可以提出问题,懂法的干部们回答问题也讲实际,接地气,我老头子也听得懂。”60多岁的村民廖云喜这样评价。

吴石林说,近年来,龙坳村结合主题党日或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坚持每月进行普法宣讲。截至目前,共开展法律知识宣讲近300场,涉及法律200多部,有效提高了村民的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现在,村民们的法律知识丰富了,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可喜变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胡倩玉 刘雨平 彭正凯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