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麻烦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有从外地返资的人员或外出的都要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备”“假期最好留在本地,非必要不外出”“您记一下我的电话,有事随时跟我联系”……“五一”假期临近,为做好节假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资阳区大码头街道建新里社区玉马庄小区的“户长”们又忙碌起来了。4月25日,党员“户长”刘克仁,忙着走家串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
今年以来,为延伸社区“治理触角”,建新里社区以网格化治理为基础,创新“网格化+户长制”工作模式。本着就近就便、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原则,社区党总支科学规划,划分38个户区,每户区推选1名“户长”,每名“户长”联系32户群众。户长有老党员、退休干部、医生、教师、下岗工人等,分散至每个网格、各个楼栋,引导带动群众积极参与自治,协助社区党组织解决“管不了、管不到”的问题,确保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后一户”。
建新里社区负责人熊娜向记者介绍,“户长”在助力基层微治理方面很有优势,尤其在服务群众时,具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基础。“户长”来自群众,生活在群众中间,对群众的痛点、堵点问题感同身受。他们出面做群众工作,更容易得到群众的支持配合。今年春节前后,国内疫情呈零星散发之势,社区党组织形成“红管家+网格员+户长”的联动体系,在开展“敲门行动”、助力疫情联防联控中,实现了返益人员摸排全覆盖、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同时,“户长”能做到“三到”,即服务群众身到、心到、感情到。“我女儿今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选择在外地就地过年,今年就只剩我一个人过年啦……”过年前,“户长”张之士在走访时了解到,不少独居老人留守“后方”。于是,她将情况反映到了小区党支部,并联合许多同样情况的老人开展“送温暖、守家园,一起就地过大年”活动,让老人们“抱团取暖”,过年不孤单。“他们还有‘三活’,是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熊娜介绍,“户长”鲁国军的户区有一对阿尔茨海默症夫妻,老两口跟女儿同住,女儿上班的时候,老人无人看管,吃饭也不及时。鲁国军向社区“网格红管家”反映情况,经过协调商讨,如今每天都有“爸妈食堂”的志愿者为二老送餐上门,解决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户长制”的推行,形成了网格内群众需求联动处置闭环流程,实现了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让群众身边的困难问题有人主动管、主动帮。
通过进一步延伸、发展,如今建新里社区形成了“网格红管家+网格员+户长”的治理“铁三角”,三者互相衔接、互为补充,以“小”见“大”推动基层治理机制与疫情防控深度融合。在此轮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社区“户长”们先后参与7轮“敲门行动”,截至目前,累计摸排6000余人次。同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本人取得联系,对户区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行精准劝返,从源头切断输入风险,确保“严防输入”无漏洞。另外,“户长”积极引导带动居民参与群防群控,宣传线上返乡申报、有奖举报等,化身疫情防控“小喇叭”将相关政策传播到每家每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户长”对户区内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及时掌握生活需求,第一时间将生活物资配送上门。居民都称赞:“有事找户长、服务到家门。”
市政府网站
省政府网站
“湘易办”超级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