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政策,集中育秧,落实双季稻面积,技术专家下到田间地头……为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来,南县在春耕备耕工作立足“早”字,做到生产计划早安排,技术推广早部署,增产措施早落实,技术服务早行动,全力抓好今年春耕备耕工作,为全年农业生产打牢基础。
农业增效 技术推广“早”
“这个集体育秧基地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是培育机插秧,另外还在别的地方分育人工抛秧,单单这个基地就能为一百多亩稻田提供秧苗。” 乌嘴乡种粮大户昌建文说。3月28日,在乌嘴乡东风桥村19组集中育秧基地,乌嘴乡种粮大户昌建文正在指导工作人员将一叠叠催好芽的水稻秧盘进行卸车,移栽到温室大棚里进行专业化育秧,他说,大棚集中育秧能有效缩短早稻在农田中的生长周期。
南县大力发展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和“早专晚优”绿色高质高效模式,推广全程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优化种植结构。2022年发展大育秧棚8万平方米,截至3月28日,早稻集中育秧主体323个的秧田面积4195亩全面播种,预计可插大田面积13.7万亩以上,共创建早稻专业集中育秧核心基地24个。全县在茅草街镇创建了1个“早专晚优”万亩示范片,其他11个乡镇各创建了1个“早专晚优”千亩示范片。加快了优良新品种引进与推广,双季稻按“早专晚优”的要求,切实提高双季稻种植效益。
多元种植 优化结构“早”
4月2日,在南县明山头镇大木桥村,村民殷绍珍正在给油菜地清沟沥水。他告诉记者,自己流转的土地比较分散,地势较高,为了不让土地闲置,他每年在承包地上都种一季油菜。据悉,明山头镇全镇油菜种植达到3.2万亩,油菜籽产量预计达到700万斤以上。
近年来,南县大力推广双季稻轮作、稻(棉)油轮作、“稻-稻-肥”水旱轮作模式等耕地轮作模式,发展多元化种植,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共创建了3个双季稻(早专晚优)绿色高质高效万亩示范片、9个双季稻绿色高质高效千亩示范片。全县共落实“双季稻+”示范面积5.2万亩,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4万亩创建任务。创建区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至30%。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切实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保效益凸显。
技术培训 科技下乡“早”
近段时间,在南县武圣宫镇美侬蔬菜产销合作社基地,机器轰鸣,翻耕机正在进行绿肥翻耕,为种植双季稻做准备。“我们乡镇是蔬菜之乡,这个时节菜薹基本不销售了,在专家指导下,我们将地里的菜薹直接当作绿肥处理。”武圣宫镇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全镇预计双季稻种植面积超过9000亩。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户,南县瞄准农户所需,成立由粮油、蔬菜、植保、畜水、稻虾等农业生产技术人员组成6支专业技术指导组,以召开“村村响”广播会、集中培训、网络线上答疑、进村入户落实等方式,对农业生产方面开展技术指导,专家组工作扎实,到位早,手段新,为农业生产提高科技含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各乡镇也积极与科技部门联合,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集中培训等形式,让农民群众获得农业生产技术指导。
惠农补贴 政策制定“早”
“现在政策把成本降低,农民有钱赚,做起来就更有味。”4月2日,在麻河口镇蔡家铺村的集中育秧点,种植大户姚枚初正在进行早稻翻耕播种。他说,今年准备将承包的620亩稻田全部种植双季稻。据悉,麻河口镇目前双季稻面积已达到2万多亩。
2022年,南县整合资金5000万元,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将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等与发展双季稻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对种植双季稻的农户,在原双季稻每亩国家补贴基础上再进行奖励。对于早稻集中育秧核心示范片的育秧主体,除免费统一供应种子、秧盘等物资外,每亩手抛秧秧田集中育秧劳务补贴。同时,继续保持早、晚稻机抛(机插)秧的作业补贴标准,落实早、晚稻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实行真实性查勘理赔,让种植双季稻的农户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