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赫山区泉交河镇,一提起“老文”,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矛盾,找老文”,这是当地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常说的一句话。
群众口中的“老文”,就是文克明。1987年从部队转业回来,文克明便在泉交河派出所担任辅警,有丰富的基层矛盾调解经验,退休后被泉交河镇司法所返聘,继续担任人民调解员,并成立“老文工作室”。不久前,文克明获评平安中国2021年度“平安之星”。
用心做事、真心待人,实现“高效率”调解
3月11日一大早,老文就匆匆走进办公室,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他34年如一日,用心调解,为群众排忧解难,替弱者讨回公道。小到谁家稻谷被邻居鸡啄了,大到邻里婆媳之间的麻纱扯皮,老文总能找到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有一次,泉交河镇一村修公路时,损坏了一村民的机耕路,因一开始沟通不到位,导致双方为此事吵得不可开交。文克明知情后,将双方分别请过来,耐心听取双方宣泄各自的情绪,做了一番安抚工作后,向当事人承诺一定会出面处理好这件事。第二天,他看到双方心情都已平复,便一一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最终,村民接受了村里800元的补偿,双方握手言和。“基层的矛盾,多数就是百姓之间的那股‘气’,等‘气’消了,矛盾也少了一半了。”文克明说。在群众的眼里,老文总是笑眯眯的。怒气冲冲跑到他面前告状的群众,喝过他端来的一杯热茶后,怒气消了一半。“分开调、政策调、软性调、亲情调……”老文说,这些都是他30多年常用的“招数”。2020年,考虑到老文在当地的群众基础,镇司法所便将刚退休的他请回来,成立“老文工作室”。就这样,老文又重新上岗了,成了践行枫桥经验的“一块牌”。“老文工作室”成立以来,矛盾调解率达90%以上,“只有用心做事、真心待人,想方设法满足和维护当事人的自尊,才能及时掌握调解节奏,使调解成功率不断提高。”老文说,这就是他“高效”调解的秘诀。
将“老文工作室”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
在工作中,老文发现,有些村民遇到麻纱,跳过村一级,直接过来找他。“如果能把村一级的调解力量做起来,让村民信任村干部,就可以缓解镇里的压力。”老文说。“老文工作室”成立后,文克明经常走乡串户,和各村(社区)辅警交流,传授调解经验,培养村(社区)级调解力量,将服务延伸到农村“最后一公里”。
魁星村是泉交河镇粮食生产大村,耕地面积3200多亩,因为土地流转产生的矛盾纠纷较多,土地确权等工作成了村两委最头痛的问题。
“面对棘手问题,我们都会向老文请教,他会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在奎星村,辅警胡志泉入职仅一年多,处理矛盾纠纷就游刃有余。他说,多亏老文传帮带,如今,他已经能独当一面。
2021年下半年以来,乡村振兴土地资源数字化改革在魁星村试点,要求山林、田土等进行数字化登记改革。很多村民担心,改革后田地不属于自己。文克明和胡志泉两人耐心做群众工作,指导村里印发宣传资料,开屋场会,对于特别不理解的群众上门做解释。目前,80%的村民已经签订了流转承诺书,同意改革,且没有一起矛盾出村。
如今,在文克明的努力下,泉交河镇13个村(社区)的辅警都成了“老文工作室”的重要成员,在调解基层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导群众形成法治思维
在“老文工作室”的书柜里,摆满了法律书籍,文克明办公桌上还备着一本《民法典》,这是他经常翻看的书。文克明说:“碰到具体案件我们知道适用法律方向,而一些细则和解释则要进一步看书学习,毕竟法律是严谨的,容不得半点马虎。”
来仪湖村八组村民姚某,在劝阻邻居田间焚烧垃圾行为时,引发冲突导致邻居受伤。调解中,文克明分别找到双方,从法律层面解释双方的过错后,又指出焚烧垃圾属违法行为,导致他人轻微伤都需要追究法律责任。最终两个人握手言和,恢复了邻里关系。
在家庭矛盾中,婚姻问题最难调处。村民谭某嫁到外地,感情破裂后回到娘家,丈夫多次到泉交河镇闹事。谭某通过村辅警,找到老文要求调解。文克明了解到双方感情确实破裂,在取得双方信任后,愿意做担保人协调两人离婚,成功阻止了一起可能构成民转刑的案件。“调解工作不是和稀泥,而是在法理基础上争取双方达成统一意见。”文克明说,在参与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和疏导化解中,会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2021年来,他调解的矛盾纠纷多达100多起,群众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