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赫山街道银东社区的文明创建硬是杠杠的,早在2015年,就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去年,又喜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等多项殊荣。一个普通社区,文明创建何以能够长期坚持并取得如此成绩?他们究竟靠的是什么?2月20日,记者专程来到这里一探究竟。“其实,我们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社区作为一个家庭来经营,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充分调动家庭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人人动手,个个参与,众人捡柴火焰高啊!”银东社区党支部书记杨一舟一语道破了“天机”!
小社区,大家庭,只要大家都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把社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文明创建自然就有了广泛而持久的内生动力。
和谐社区邻里情
与其他以原住民为主体的城市社区不同,银东社区所辖是两个纯保障性住房居民区——惠民小区和十洲小区。银东社区成立于2013年7月,是全市唯一的纯保障性住房社区。目前入住居民3635户、11000余人。辖区弱势群体相对集中,居民中,80%以上为重残重疾、低保困难户,残疾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情比较复杂,居民诉求多元。社区刚刚建立时,一度成为赫山乃至中心城区矛盾问题集中的“麻纱窝子”。
为把这个“问题洼地”建设成为人人艳羡的“幸福高地”,社区的同志们认真调查研究发现,辖区居民来自中心城区各个街道、社区,个别来自安化桃江等地,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互不了解,缺乏信任,邻里淡漠。一句话,居民群众普遍缺乏归属感,更谈不上“回家”的感觉,文明创建等社区工作推进相当艰难。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社区党支部确定,以改善和谐邻里关系为突破口,着力营造社区“家文化”,千方百计鼓励和引导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区大家庭文化氛围。
刚开始,社区以50名党员为骨干,带着责任和感情,持续开展“进千家门、访千家情、解千家难、结千家亲”主题志愿活动,面对面听取居民群众意见建议,解决群众日常生活难题。50名党员,就像50粒火种,温暖了大家的心。随后,又以党员积极分子为骨干,建立了咨询服务台并定期开展活动。这样一来,解决群众难题,大家与居民的心更近、情更深了,讲怪话的人越来越少,主动配合的人越来越多,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一大批居民自发向党员干部看齐。主动与社区联系,将自己的特长、爱好和服务意向告诉社区,选择适合自己特长的方面参与社区工作与活动。社区再根据居民各自的兴趣爱好,组建了30个互助服务协会和艺术、腰鼓、军鼓等社区群众性组织。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群众达1500多人。依靠这些骨干力量,社区相继开展了“银东百家宴”“重阳健步走”“锦绣银东家居秀”“百姓银东故事汇”“相约银东心语轩”等系列活动。每年的端午、中秋、春节,困难居民总会收到辖区志愿者义卖短缺物资购买的爱心粽子、爱心月饼、爱心饺子。重阳节“喜尝百家宴、细品邻里情”已成为银东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一大品牌。100多位老人齐聚一堂,200名居民志愿者自发参与,大家其乐融融,好不和谐。
社区每年组织开展就业创业之星、道德模范、志愿者之星等评选,定期开展残疾人专场文化汇演,事后又专门制作了弘扬社区残疾人创业优秀事迹的宣传橱窗,广泛宣传他们直面坎坷、笑对人生的自强精神,以身边的平凡人物影响打动社区其他居民群众,积极向上向善。
贴心服务暖人心
贴心服务是银东社区取得居民群众信任与理解,进而积极支持参与社区文明创建的又一“法宝”。
为加强社区居民自治,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社区将小区69个楼栋划分为8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名党员小组长,网格内每个楼栋明确一名楼栋长,成立了“幸福来敲门”、平安365义务巡逻队等20个社会群众服务组织,打造了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老人一个电话就能解决就医、购物等日常生活难题。组建了空巢老人服务队,开展幸福来敲门,为空巢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社区还与电信单位合作,在小区内安装了“栋栋响”小喇叭,集可视、可听、可对讲为一体,用最简、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向居民发布各类信息。去年下半年,社区又试点开通了社区广播电视台,居民在家即可获知社区服务资讯,知晓社区动态。
优化社区职能权限,邀请住建、城投等市区单位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社区还协同政法、工会、妇联、关工委等职能部门、单位,推动为民服务由“社区内循环”向“区域外循环”,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能办好事。为化解上班族“办事难”,发动干部牺牲午休和双休日,率先提供延时服务,实现一人在岗、事事通办;主动链接资源,邀请专业教师,组织辖区青少年利用周末开展绘画、书法、剪纸等课外活动,丰富了青少年课外生活,也省了家长好多心。
针对居民诉求最为集中的就业问题,社区抓住一切机会,主动与妇联、残联、工会、人社等部门单位联系,在社区举办送岗位、送政策等大型招聘活动,为用人单位与辖区居民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建成互联网+就业创业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免费对社区待业妇女和残疾居民进行湘绣、十字绣培训,待业妇女选择在社区或居家自行完成绣品,社区收集成品后再组织义卖、微商、腾讯公益等形式帮助销售,再将收入以工资形式分发给居民。一大批绣娘因此脱贫。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社区还成立了扶贫车间,目前已帮助35名家庭困难居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梦想。
公益积分赶帮超
“公益银行”是银东社区充分发动和依靠居民群众推进文明创建的又一创举。早在2015年,这一创举就被评为全国十大民生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当初,社区广泛招募服务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管理、指导和考核,服务情况详细记录在“公益银行记分卡”即“爱心存折”上。这一举措很快吸引了160多名居民参与。七八年了,社区不断总结提升管理经验,公益银行越办越好。用杨一舟的话说,“爱心存折”的独特之处在于既不能存钱又不能存物,只记录志愿者的公益积分。志愿者义务巡逻记1分、清除牛皮癣记1分、参与卫生服务记2分、上门登记个疫情防控对象情况记1分……如此种种,一张张“爱心存折”储存了志愿者的义行善举。“存折”积分既可以在社区“爱心慈善超市”兑换生活物资,又能在年底参与社区组织的“公益银行爱心存折”排名,排名靠前的志愿者还能评为“志愿者之星”并获得表彰奖励。
“公益银行”持续提升与发展,让志愿者付出爱心的同时还能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奖励,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极大地激发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目前,已有475名居民在公益银行“注册开户”。这些“储户”,成为银东社区文明创建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