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治理 老街新面貌

——资阳区大码头街道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1-12-22 09:53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这次到北京捧回‘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大奖,我内心很激动。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擦亮‘社会和谐、群众满意’的平安建设‘金字招牌’。”12月20日,在资阳区大码头街道建新里社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早早守候在办公区大门口,见到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丹走进来,大家立马围上去,一起分享获奖的喜悦。

在12月15日上午举行的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大码头街道荣获“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称号。作为益阳老城区,近年来,大码头街道把解决群众诉求作为平安建设的关键点,创新推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模式,不断深化平安建设,摸索出“三色问需”“三色吹哨”等经验做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大提升。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本人残疾,能不能上门帮忙购买医保”“下水道堵塞,请帮忙解决”“希望社区张贴文明祭祀的宣传公告,不要扰民”……和往常一样,每天一大早,金花坪社区党委副书记桂丽霞就手捧一摞问需卡,认真甄别卡片背后居民填写在不同颜色方框里面的诉求后,根据轻重缓急程度分别进行处置。“‘三色问需’卡是社区干部走访时发放给居民的,‘三色吹哨’卡,是我们社区对解决不了的群众诉求,统一分类填写后交由相关部门处理的。” 桂丽霞说,这种工作方法能更加精准地甄别和反馈群众诉求。

大码头街道是老城区,老年居民占比超过了40%。为了能更温馨、细致地服务群众,街道创新使用“三色问需”“三色吹哨”工作法,分类别收集处理群众需求。“吹哨”分为绿、蓝、橙三色,分别对应“日常工作”“应急处置”“攻坚克难”三个类别,以便向市、区级领导及部门有针对性地“吹哨”,精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目前,街道共发出“吹哨卡”236张,市直、区直各联点部门单位认领263项需求,下沉党员5000余人次,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86件,受益群众达2.1万余人。

“像破细篾一般地解决群众困难,群众就会对我们的工作多一分理解。”金花湖社区党委书记欧阳志成说,社区在街道的带领下,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牵头,区房管所负责,物业公司、小区支部党员、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干部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贴心贴意为群众解决出行难、屋檐漏水等实际困难,获得群众高度认可。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是大码头街道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街道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引领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将支部建设融入网格,推出“三色问需”“三色吹哨”等微自治品牌,是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

街道创新建设的“网格红管家”团队,按照分工不同,吸纳各社区干部、在职党员、警务长和志愿者参与,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四务四长八员”队伍。目前,街道有169名“网格红管家”、916名网格员,真正实现了“红管家”管“红网格”。

    “五治融合”助力街道 创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位于建新里社区的玉马庄小区,是全市的拆迁安置小区和低保户、困难户集中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入住居民中60%为独居老人。2019年,社区在小区成立党支部活动室、陈阿姨调解室和爸妈食堂,解决小区邻里矛盾调解,高龄、独居、残疾老人吃饭等问题,是便民利民的好举措。

陈阿姨工作室以陈凤莲命名。陈阿姨嗓门大,为人热情,有耐心,很快在小区居民中树起了威信,工作室也吸引了梅阿姨、毛阿姨等10多位阿姨加入。今年3月,爸妈食堂成立后,“陈阿姨”们便主动承担了食堂的所有志愿服务工作。如今,在“陈阿姨”们的带领下,小区成立了一支60多人的舞蹈队,100多人的夜鹰巡逻队,20多人的太极队。小区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环境越来越整洁,邻里矛盾不上交,玉马庄小区真正实现了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大码头街道在探索“五治融合”时,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如今,街道10个社区全部建立居民公约, “网格红管家” “陈阿姨工作室”“五老工作室”“时光银行”志愿服务平台等一大批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志愿者品牌不断涌现,居民自治自建自管水平逐步提升。至目前,大码头街道共注册志愿者980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358人次,累计服务总时长2560小时。

   “用群众思路办群众事 开创共建共赢新局面”

网格里成立党支部,共产党员率先签约,政策公开透明,周边治安环境稳定,仅半年时间,石码头小学改扩建项目周边拆迁户腾空率达到了100%。最近,大码头重点项目拆迁刷新了资阳区项目建设拆迁速度。这是大码头街道利用网格微信群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所产生的良好效果。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平安建设突破创新的着眼点,也是完善和发展“五治融合”的具体体现。2020年7月,全市城乡末端社群感知系统在大码头街道试点,“网小格”小程序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此率先推广。“网小格”是微信小程序,群众可通过“网小格”迅速反馈问题,街道社区和帮扶单位干部可通过网格微信群快速收集民意,并进行矛盾调解、政策宣讲和群众思想疏导。按照“一网格一群、一户一人”的方式,大码头街道建立了网格微信群42个,7260户入群。街道还创新打造了“群众点单、网小格派单、部门办单、纪检督单、群众评单”的“五单制”工作模式,为群众提供及时、常态、精准化服务。

今年年初,一群众在“网小格”里反映,能否重新恢复百年老字号“裕大酱园”。这条诉求引起了街道的重视。据悉,裕大酱园是全国四大老字号名酱园之一,承载着许多老益阳人的记忆,群众对恢复百年老字号的意愿强烈。陈丹率领街道干部走访了解,目前健在的老匠人有7名。于是,大码头街道将一闲置老厂房盘下来,召回老匠人,并培养3位年轻匠人,重新发展“裕大酱园”产业。如今,“裕大酱园”已有40口老缸晒酱,预计可产4000多斤原酿老缸酱油。

在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大码头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解决市域内影响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组建广场法治文艺队,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以综治网格工作平台为依托的“多网合一”管理平台,用群众思路办群众事,大力助推形成共建共赢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立足于发展新阶段,只有用先进理念、专业方法、精准举措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才能实现城市更高质量的发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益阳。”陈丹说,下阶段,街道将继续践行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的群众路线,激发治理新动能,实现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有力度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生活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作者:卢静 刘奕芸 张慧婷 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