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为民生求雨露 辛勤浇开幸福花

——资阳区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综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1-10-24 10:05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刚上岸时,还在为找工作发愁。多亏政策好,我现在不仅当起了老板,还能带领大家一起致富。”10月22日,刚结束一个多月集中捕捞,在家休息的退捕渔民曹浩看着银行卡上80多万元的进账,既开心又兴奋。他在心里盘算着,要继续扩大规模,做大产业,带领更多渔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曹浩原本是一名专业渔民,2020年,响应国家禁捕退捕政策要求,离开水面、放弃了熟悉的捕鱼营生,心里面一下子没了着落。得知资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技能培训服务时,他报名参加了淡水水生动物养殖技术培训,学习养殖技术,通过政府贴息贷款政策支持,获得了创业启动资金,成立了养殖合作社。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合作社从最初的几人变成了20多人,年销售额近300万元。

据统计,包括曹浩等退捕渔民在内,五年来,资阳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13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22人,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1265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541人,新增创业主体7623家,带动城乡就业人数15993人,带动城镇就业人数7976人。这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资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狠抓就业创业工作取得实效的印证。“十三五”以来,资阳区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相关决策部署,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持续提升民生福祉。

多条腿走路 撑起重点人群“保护伞”

就业是重点民生工作,退捕渔民、困难群众的就业更是重中之重,不仅关乎民生福祉,还关乎社会稳定。作为全省禁捕退捕工作4个试点县之一,资阳区率先完成渔民退捕工作,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千方百计保障退捕渔民就业有出路、生活有着落。

一开始,部分退捕渔民对很多优惠政策了解得不太清晰,为提高政策知晓度,资阳区人社局举办政策培训班,组织镇、村干部和“一对一”帮扶人员掌握政策,当好政策宣传员。印发《资阳区禁捕退捕渔民就业服务清单》《退捕渔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单》《禁捕退捕政策100问》等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详细解读企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区别、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交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与渔民生产生活直接关联的政策措施。另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人居环境整治、河湖保洁、护渔巡逻队等公益性岗位;对因病、因残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生活困难退捕渔民,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成立转产安置工作专班,组建5个专项调研小组,深入开展禁捕退捕攻坚行动……一直以来,资阳区委区政府把退捕渔民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组织人员到退捕渔民家中逐一走访调研,掌握具体情况。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拉家常、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退捕渔民需求,精准掌握退捕渔民关于培训工种、课程设置、就业意向和参保情况等信息。收集整理退捕渔民的就业和社保资料,反复核对信息,区分数据类型,一人一档记录,确保不漏一人、不落一户。对于有就业能力、无就业意愿的渔民,重点进行核实,本人签字,今后若有就业意愿随时支持就业。同时,将信息统一录入湖南省公共就业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实名制管理,做到基本情况清、技能水平清、就业意愿清、培训需求清、参保情况清。

除了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精准帮扶促进转产就业,区人社部门结合实际需要,扎实开展技能培训服务,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按照《资阳区退捕渔民培训方案》,人社部门将有培训意愿的退捕渔民纳入技能提升行动培训补贴范围,做到应培尽培。在征求退捕渔民的意见后,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应本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和养老护理等工种,理论与实操相结合,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按需培训,使退捕渔民能够真正掌握一技之能。为保证培训质量,资阳区人社部门每班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服务,对培训讲师和授课内容进行精心挑选,实行“一班一评估”,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每期培训班进行绩效评估,强化培训质量。目前,已开办5期培训班,培训121人,实现就业31人,发放培训补贴161188元。

目前,资阳区共有退捕渔民509户731人(省劳务协作脱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渔民总数741人),已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其中有就业意愿386人,已就业386人,其中企业吸纳61人,自主创业22人,灵活就业235人,公益性岗位安置56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人。精准开展“311”服务和免费技能培训,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

多平台融通 建起创新创业“梦工厂”

在店铺林立的资阳区商业样板街,一家50来平方米名为“遇见美”的美甲店,因络绎不绝的客流显得十分打眼。36岁的莫小玲是这家小店的老板,她精湛的美甲技术,自信的谈吐为小店招徕了不少生意。如果不注意她座位旁边的一副拐杖,很难将她和残疾人联系在一起。“别看我是个残疾人,但我相信,只要踏实肯干,不断学习,也能有一番成就。”莫小玲对生活和工作的自信来源于她的勤奋好学,虽然从事美甲行业多年,前不久,她还是报名参加了由资阳区公共实训基地举办的美甲技能培训班,并通过推选参加全省职业技能比赛,获得美甲组第二名。“能在省级比赛中获奖,更加坚定了我的职业选择,我会坚持做下去。”莫小玲相信,未来还有更美好的生活在等着自己。

让莫小玲走上职业道路的资阳区公共实训基地,也是很多资阳群众的“梦工厂”。下岗工人、大学生、失地农民、企业员工……在进入培训课堂后,身份标签就自然而然被淡化,都变成了“学生”,都是想通过学习培训找寻人生更多可能的追梦人。“我们这里的课程都是根据群众需求,结合市场需求开设的。简单来说,就是群众想学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资阳区公共实训基地执行总裁郭婕介绍,近年来,资阳区高质量发展基础日益厚实,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和高级技能人才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为此,区里着手建设资阳区公共实训基地,项目获中央补助资金14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600万元,新建面积4817.41平方米,配套面积1700平方米,并整合益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实操场地2200平方米,基地总面积达8700平方米。开设专业可满足8个以上工种培训需要,有各类实习工位600多个,是全省首个以人社局为业主方的实训基地。

为确保培训质量,资阳区采用“一班一评估”的方式,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每期培训班进行绩效评估,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供的培训质量评估报告确定资金拨付比例。据统计,至目前,全区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8229人、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710人(其中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43人)、创业培训1290人、家政服务行业培训1883人,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为达到多层次延伸平台目的,资阳区人社部门通过实训平台助推校企合作。今年5月,组织17家大型企业和6所高校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多家企业和院校当场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一方面,以“新型学徒制”“订单式”培训等方式开展招工、培训、推荐就业一条龙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另一方面,推进高校在企业建立见习基地,订单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实现一毕业就上岗。2020年,全区成功建设就业见习基地13家,吸纳218人在基地见习,超出目标任务81.67%。

多渠道引才 打造聚智汇能“引力场”

经济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那么,资阳区该怎么样吸引人才?答案是: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最近,资阳区人社部门发布的《资阳区引进高层次实用型专业人才支持重点企业的公告》,因前所未有的超高待遇,吸引了一众人才“揭榜”。“不仅有安家费、购房补贴等,我们还给编制,对很多有求稳心理的人才来说,这些待遇合在一起就很有吸引力。”资阳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满足辖区企业,尤其是重点高新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区里在招才引智方面拿出了满满的诚意——引进的人才,既成为资阳区事业编制人员,纳入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管理,同时委派到相关企业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如有全日制博士学历,可享受财政发放的50万元/人的安家费;为全日制硕士学历的,享受财政发放的25万元/人的安家费。除此以外,还享有购房补贴、配偶调动、子女择校等政策。“这样的条件真的很‘诱人’,看到的一刻,我就动心了。”10月22日,原本在长沙一家国企工作的一名参考人员经过层层考核,已顺利进入体检环节。她时刻关注着招考进度,在与家人反复商量后,如果后续顺利的话,就放弃国企“铁饭碗”,回家乡开启全新的职业生涯。

近年来,资阳区通过制定执行《资阳区事业单位2016—2020年五年人才引进计划》,共引进、招聘事业单位人才230名,引进、招聘教师200名,引进、招聘卫健系统专技人员150名。2016年至2020年,全区通过面向高校人才引进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方式共引进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80人,其中,区直及乡镇事业单位375人、教育系统470人、卫健系统243人,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2016年,资阳区人社局被评选为益阳市首批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资阳区还率先启动职能下移试点工作,投入资金1481万元,建成9个乡镇(街道)人社服务中心,124个社区(村)人社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每年定期对基层平台人社服务专员和农村劳务经纪人进行业务培训,着力提供优质高效的人社服务,积极建立健全便民利民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规划和统筹推进社会保险业务实现“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社保经办服务。落实“好差评”制度,在社保窗口安装了同步录像设备,确保服务全程透明。社保业务办理从“窗口办理”向“掌上办理”迈进,近3年到社保服务大厅现场办理业务群众数量同比下降20%。全面落实社会保险降费政策,特别是减轻疫情防控期间企业负担,有力扶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拓宽引才渠道。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该区人社部门将线下招聘活动转为线上网络招聘,开通直播招聘会,推介55家企业招聘信息,提供职位7000余个,直播点击率超过10万,参与招聘互动咨询3620人次,1082人在线报名求职。线下则采用招聘“点对点”模式,由区人社局班子成员带领企业从乡镇到村组(社区)逐一走访,让企业拿到求职者的第一手资料,并为重点企业点对点推介。同时,在乡镇为企业举办多场专场招聘会,组织企业参加异地现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网络视频双选会、全国扶贫日现场招聘会等现场招聘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为将服务工作做到家,该区人社部门还开启了求职者与企业的“直通车”,开通专车接送求职人员到企业参观考察,通过“双向选择”实现供需适配;开通复工专列送外出务工人员赴广东返岗,将农民工从“家门口”送到“厂门口”。2020年,资阳区被评为全省抗疫情稳就业工作较好地区,就业工作得到省人社厅发函表扬激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作者:曹灿 曾艳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