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万里风鹏正举

——益阳高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1-09-30 09:11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时序常易,华章日新。

今年是益阳高新区加入“国家队”的第十年。最新数据显示,益阳高新区综合评价已稳居全国前七十强、湖南省内第三,成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发展高地。

驻足回首,益阳高新区奋进的足迹清晰可见。过去五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年均分别增长7.4%、6.3%、13.2%、10.9%,全面小康如期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成绩的取得并非唾手可得,目标的实现也非一日之功。它凝聚了益阳高新区人奋力拼搏、永争第一的艰苦付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益阳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全市“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引领区、后发赶超的增长极、东接东融的领头雁”发展定位,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社会运行呈现稳中加固、加速向前的良好态势。

A 从空间集聚到产业集群——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这是一组今年益阳高新区的发展数据: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5%。1至7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6亿元,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4亿元。其中地方税收收入6.61亿元,全市排名第二;地方税收占比90.07%,全市排名第一,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6.51个百分点。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折射出的是益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益阳高新区牢牢把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主责主业,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招商规划,培育壮大以三一中阳、益阳橡机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信维声学、弗兰德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金博股份、科力远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主导产业,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数字产业加速壮大。

同时,大力推进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拉宽加长增厚产业链,形成倍增效应。引进弗兰德、信维声学、软通动力、北明软件等华为配套企业,充实数字经济产业园;引进德尚源、光华机械、云盛机械等三一配套企业,充实三一汽车上下游供应链;引进伟源科技、新铍尔钠等项目,扩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引进国鹰航空、铠欣科技、山力玉柴、京西智能等项目,扩充军民融合产业园。园区还不断壮大骨干企业。引进上市公司湛江国联水产对园区停产企业益华水产进行资产重组,打造了全国小龙虾及深加工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引进华升集团与园区企业鑫泰麻业合作投资,建设了麻纤维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同时,广泛开展“两化融合”工作,推动近60余家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全力抓项目,发展赢先机。据统计,益阳高新区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由五年前的64.9%提升至2020年的90.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7入由2015年的25585元增至2020年的37720元。产业结构更加合理,2020年三次产业占GD P比重为1.3:54.0:44.7,二、三产业的比重持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 P比重上升到32.5%。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产业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0%。逐步形成以东部产业园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板块,以中南科创园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板块,以一园两中心、高铁新城为双擎的中央商务板块,以康雅医养、华大基因为依托的大健康产业板块,以清溪文旅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板块等五大板块。开放崛起再上新台阶,过去五年共引进项目276个,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6.1%;承办了全球湘商大会、新型智慧城市(益阳)峰会、湖南5G发展高峰论坛等重大节会,对外形象越来越好。

B 从“制造”到“智造”—— 创新驱动强劲有力

走进益阳高新区,可以看到多样的新技术应用场景:湖南克明油脂有限公司改扩建的年产2万吨高端食用油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比以往提高了3倍以上;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摈弃制造企业传统工厂模式,升级益阳橡机智能型橡胶机械数字化制造基地,新购进26台(套)数控设备和焊接机器人“大展身手”。湖南三一中益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摊铺机、铣刨机生产线建设也有序推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抓项目建设的同时,益阳高新区积极出台政策、构建平台,引导在园企业“提档升级”, 推动产业裂变式发展。该区先后出台了《益阳高新区科技创新扶持奖励办法(试行)》《益阳高新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尤其是2019年底对标长沙出台的《益阳高新区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若干措施(试行)》,奖励范围涉及企业上市、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企业“上云”等33个细分项,现已兑现奖励资金2000多万元。

同时,建设创新平台。积极引导园区久泰冶金、鸿源稀土等60多家企业,与中国科技开发院、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重点打造了数字经济产业园、院士专家产业园、中以创新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引进了58众创、中国科技开发院、紫荆厚德等孵化平台,搭建了紫荆厚德、58众创、全省首家中国青年创业社区等创业孵化平台,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湖南兵器轻武器研究所纳入第一批拟备案和培育的湖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名单,省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益阳分中心和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益阳分市场挂牌落户。

该区还创新发展方式,通过集团公司改制形式,盘活国有资产,与方正和生共同设立了益阳市首支产业投资基金;深化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引进和扶持了光智通信、惠同新材、杭萧钢构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赢来硕果累累。2020年,益阳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245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10.3%;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支出达到4.54亿元,年均增长10.5%。金博股份成为全省除长沙之外市州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49家,其中国家级5家,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双创氛围日趋浓厚。

C 从“自己办”到“帮你办”——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我们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3个月时间,这不得不归功于益阳高新区的服务又好又快。”近日,益阳信维声学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行政经理毛传明感慨地说。新入驻的企业,从开工到投产,各种手续办下来往往需要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总投资50亿元的信维声学项目在2020年4月10日开工后,在专门服务小组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下,仅仅3个月内即实现投产,并建成了30条生产线,刷新了项目投产的“高新速度”。“高新速度”的背后,是益阳高新区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入园项目长效帮扶机制的效果显现。据了解,该区对所有新签约、新开工项目、新投产项目的推进情况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同时由区企业服务中心牵头抓总,明确各项目区级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及时收集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及时处理到位,确保项目快开工、快投产。

营商环境是园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益阳高新区着力破除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对外打造水平一流、独具特色的靓丽园区名片,对内持续深化改革、升级服务、优化环境。深化体制改革,优化政策政务环境。该区相继成立了区土地储备中心、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局,理顺和规范了相关领域管理体制。

2018年11月,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向园区下放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的决定》,集中下放近100项行政审批权限,提高了审批效率,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

同时,在全省国家级园区中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全面承接市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实现减证便民;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设立“企业开办便利专区”,项目审批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升级,对51项高频涉企事项实行“一件事一次办”,企业从筹备到入市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

环境更优化,发展更高效。目前,益阳高新区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理顺财政、市场监管、土地储备等领域管理体制。近3年来累计投资200余亿元加强道路交通建设,朝阳片区、东部片区、高铁片区路网不断织密,动车、城轨、城际干道、多条高速相继开通运行,区位优势加速显现。园区现有银行业机构9家,保险业机构14家,金融配套不断增强。提升水电气等要素保障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法制环境,连续12年获评全省平安区,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从“大”到“强”,从“量”到“质”,在实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路上,益阳高新区步稳蹄疾。未来,益阳高新区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立足升级为国家高新区10周年新起点,加快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进现代化新益阳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作者: 苏钢 李杰 龙吉妮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