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药库满地金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1-02-03 08:33 浏览量:130
字体: 小 大

隆冬时节,万物凋零,安化县江南镇旸二村嘉沃种养专业合作社黄精基地上却热火朝天。翻土机掏箱起垄,农民们忙着掏沟、清土、整理杂草,一块块翻新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同一时段,渠江镇大安村、马路镇严家庄村、冷市镇南华村、大福镇东阳村的乡亲,顶着寒风、冒着冬雨,在新建的黄精基地忙得不亦乐乎。

近5年,安化县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27.8万亩,产值突破26亿元,呈现出“家家户户种药材,各镇各乡药飘香”的景象。

A 建基地 “绿色银行”满地生金

安化县境内高山叠嶂,峰峦挺拔,森林覆盖率76.17%,绿色家底造就了“湘中药库”的美誉。

“种药是我们的老传统。”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陈光明介绍,全县有中药材263科1277种,列入国家药典248种,属于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药材27种,中药材种植(野生)面积达52万亩,中药材蕴藏量超过110万吨,中药材原料价值超过150亿元,先后获得“中国多花黄精之乡”“中国厚朴之乡”“湖南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等殊荣。

2016年以来,安化县立足资源禀赋,将中医药健康产业作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已基本形成库区黄精、玉竹种植区,中部黄精、厚朴、木瓜种植区,前乡片黄精、玉竹种植区等三大“安五味”道地药材主产区。

安化县整合涉农资金5000万元,支持企业新建初制加工厂2个、黄精科普园1个、黄精种苗基地2个、黄精种植示范基地11个,实施中医药健康产业扶贫项目33个,直接帮带1.8万贫困人口脱贫,带动12.8万农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及其关联产业致富。“政府重视,我们药农的信心更足了,干劲也起来了。”湖南省聪博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聪茂介绍,通过安化黄精地理标志品牌建设项目扶持和农机补贴等,公司发展种植黄精等“安五味”中药材600亩,建成中药材加工厂800平方米,2020年实现产值410余万元。

陈光明说,企业多才能产业兴,全县先后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企业)276个,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将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至27.8万亩,2020年出产中药材8.5万吨,综合产值26.4亿元,同比增长18.6%。

B 树品牌 抢占中药材市场高点

“药好也怕山路远,好药还得勤吆喝。”陈光明说,近年来,安化县因势而谋,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请医药界权威为安化中医药“站台”。制定《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规划提出“药、食、健”产业整体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黄精、玉竹、厚朴、五加皮、木瓜等5个品种,打造“安五味·养五藏”公共品牌。

全力争创“国”字招牌。负责中医药产业的县领导和相关部门,多次赴长沙、跑北京,请专家、忙答辩,用2年时间,让“安化黄精”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并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安化厚朴”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积极开展宣传推荐。举办2020年第六届“湘九味”中药材论坛暨“安化黄精”品牌发布会等12场,组织企业外出参展布展25次,“安化黄精”系列产品获评2019年中国(湖南)中医药与健康产业博览会“百姓喜爱中医药健康产品”和第22届中部农博会金奖。

推动企业品牌建设。获授有机产品认证企业2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中药材产地溯源体系示范点2家。接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企业77家,湖南省“定制药园”1家。获得SC证中药材企业7家,注册普通商标26个,注册国际商标2个,建成安化黄精科普园,并晋升为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协会会长罗红财介绍,仅2020年,企业通过展销会签订供销合同34个5900万元,现场销售产品172万元,来安化县投资考察的企业达38家。

C 引项目 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

“产业为要,项目为王。”安化县委书记刘勇会每次开展中医药产业调研都会这样强调。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安化县出台了多个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对引进的中药材精深加工及成品生产、旅游康养等主导企业重大产业项目,采取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支持。

规划建设面积900公顷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正在稳步推进,投资近10亿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基础平台PPP项目已立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能打造集中药材生产、仓储、科研、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为安化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发挥较好的导入功能和产业孵化功能。“药材好,药才好。上海药材落户安化,旨在利用该县独特自然资源,探索标准化种植、产地加工,将这里打造成中国中部最优质的中药材原料基地。”湖南上药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朱伟介绍,公司已在柘溪镇辰溪村建设黄精、玉竹等10余个品种1000余亩的信息化管控基地,在梅城工业园建成标准化实验室、仓储物流中心和初制加工厂,湖南上药的入驻,能有效发挥上海药材的聚散优势,提升安化中药材在全国的占比及影响力。

如今,安化已成功引进上海医药集团、溢多利成大生物、重药﹒博瑞医药集团、华厦子懿等多家企业,2020年产值达到4亿余元。

D 强保障 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安化县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一个板块浓墨重彩地描绘全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目标,这说明这一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资源要素配置也会越来越多,安化中医药健康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陈光明自信地说,前不久,安化、新化、隆回、三县省人大代表联合调研湘中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向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递交了《关于支持古梅山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希望引起省里重视,得到更多产业政策支持。

近年来,安化相继出台《安化县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安化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实施意见》,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9年底,该县聘请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和本地专家,组建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科技服务团,编制“安五味”中药材栽培技术手册,开展技术培训与下乡指导,引导全县中药材种植优质生态发展。“对产业的政策扶持不断增强。”陈光明介绍,“十三五”期间,安化县在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初制加工厂建设、公共品牌培育、技术改造等方面投入资金超5000万元,另外还发放贴息贷款110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68万元,中药材投保面积超18万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作者:周云峰 周珺杰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