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好正是耕种时

——我市春耕备耕一线见闻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3-28 09:27 浏览量:78
字体: 小 大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黄金时节,我市各地有序推进春耕生产各项工作,田间地头呈现一派忙碌景象,一幅生机勃勃、人勤春来早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新年伊始,我市明确了2025年粮油生产目标任务:粮食播种面积551.3万亩、总产量233.5万吨。当前,我市紧盯春耕关键节点,方案早制定,农资早准备,人员早培训,措施早落实,全力推进春耕备耕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政策扶持有力

  随着气温的升高,早稻浸种催芽全面铺开。资阳区良种场从2月28日起,向全区各个乡镇种植大户提供良种,助力春耕生产。“今年我们仓库备有42万公斤种子,可以满足6万亩农田的种植需求。”区良种场负责人李光文介绍,良种场向农户售卖的种子每斤3.2元,区政府为农户每斤补贴2元。

  2021年以来,资阳区以区良种场1400亩良种繁育基地为基础,成立区制种中心,每年根据市场行情,繁育纯度较高的早稻良种,以市场价提供给辖区内种粮大户,再由区政府对农户发放补贴,减轻种粮大户购买种子的经济负担。

  3月18日,在桃江县牛田镇三塘湾村,种粮大户杨振华介绍,今年计划种植早稻600余亩,他的水稻种植保险从2021年开始,就已升级为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保额由每亩300元增加至1100元,完全成本保险将地租成本和人工成本全面纳入保障范畴,实现了从播种至收获的全程成本覆盖,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除了落实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工作,我市提前部署发放4.99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市本级列支400万元用于粮食生产奖励,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说,今年,我市成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集中育秧和水稻机插机抛秧工作领导小组,并下派4个技术指导组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政策落地见效,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技术服务零距离

  农业稳产增产,科技是关键。入春以来,我市市、县、乡三级共选派100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集中育秧、机插机抛、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进入早稻生产以来,赫山区农业农村局组建6支技术指导小组,在岳家桥、欧江岔、泉交河等地,对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进行“一对一”指导服务,开展粮食生产、集中育秧等技术培训50余次,确保技术服务到户到田。

  好技术真正让农民用好,需要持续发力。全市各级积极开展冬春科技大培训,参训人员5800余人,印发各类技术资料8万份,做到科技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

  在我市的春耕图景里,现代科技魅力无限。一盘盘秧苗“坐滑梯”“钻山洞”,让以往“靠天吃饭”的水稻育秧全过程实现机械化。记者走进益阳南方智能育秧(苗)中心的育苗大棚,高速育秧播种流水线正开足马力运转。技术总监贺雄介绍,通过该流水线,3名工人8小时工作量,能满足500亩稻田的秧苗需求。

  育好秧是丰收的第一步。我市遵循“行政推动、主体带动、补贴促动”原则,统筹抓好集中育秧设施的规划布局、建设质量,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2023年以来,全市共建成集中育秧设施235个、面积达94.42万平方米,培育集中育秧主体22752个。

  农资保障助春耕

  春风拂过洞庭湖畔,大通湖的沃野上,连片秧田孕育着新的希望。

  不久前,在大通湖区金盆镇刘卫农机水稻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内,记者看到堆放整齐的种子、秧盘、农膜、复合肥、尿素,合作社负责人刘卫趁着晴好天气,组织工作人员晒种谷。他说:“我们的农资已全部准备好,晒完这2.4万公斤种谷,就要开始装盘育秧的工作了。”

  春季农业生产,种子、化肥、农药等不可或缺。农情调度显示,我市农资市场可供应早稻种子414.9万公斤、农药0.12万吨、农膜0.108万吨、化肥9.3万吨。目前,全市农资储备足、价格稳。

  在安化县大福镇金湘家庭农场,农资储备仓库里各类农资有序码放。“今年的农资储备充足,准备了早稻种子5000公斤、化肥47吨、有机肥12吨。”负责人严汉强对今年的粮食丰收充满信心。他说,农场计划建设3万平方米的集中育秧大棚,能为4600亩大田的早稻生产提供秧苗。

  在春耕备耕关键时期,我市强化农资保供稳价工作,研究部署农资打假新措施新办法,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去年11月以来,我市共检查农资生产主体19个、经营门店628个,立案4起、结案2起。

  放眼生机勃勃的大地,现代化农机装备正成为春耕的“主力军”,从翻耕、播种、栽插、施肥、灌水、施药,再到收获、烘干,全流程实现自动化,让种田变得更加轻松高效。我市共有农机服务组织80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518个。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589.1万千瓦,能够充分满足春耕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陈徐文倩 蒋上志 张舒钦 刘亮 崔佳欣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