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见绿 乐享生活

——我市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工作走笔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5-03-21 09:22 浏览量:75
字体: 小 大

  “以前这里被围墙圈着,杂草丛生,现在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我们接送孩子很方便,还能抽空散步、锻炼身体。”3月20日,资阳区大码头街道古道街居民孙女士站在家门口,面对焕然一新的鹅羊池公园道出了附近市民的共同心声。

  公园绿地是城市的绿色瑰宝,是城市建设的硕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对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以及休闲娱乐设施有了更多的期待,人们渴望走进公园绿地,感受家门口的“诗与远方”。2023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因地制宜、创新举措,想方设法拓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空间,便利广大市民游客走进林下、踏上草坪,满足人民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的期盼和需求。记者了解到,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是在城市公园的草坪、林下空间及闲置地等区域划定范围,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后对游客开放,允许游客进入并按照地块开放功能,开展休闲游憩、帐篷露营、文化科普、放风筝等非剧烈运动类的户外活动,引导人与自然良性互动,拓展城市绿色健康生活空间。

  2023年,我市开展了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市中心城区首批涉及滨江北公园、滨江南公园、马良湖公园、青龙洲公园、梓山湖公园等5个公园,开放面积117.22万平方米。让市民游客能在绿地上进行各种休闲活动,满足他们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需求。各县市区也按照试点先行、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的原则,有序推进开放共享。截至目前,全市陆续开放共享的公园绿地达121个,开放空间面积约901公顷。“这几年,中心城区见缝插绿,新增了60多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和附属绿地,真正实现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市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通过拆违建绿、拆墙透绿等妙招,均衡配置新老城区绿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绿化改造零散土地,把昔日的菜园、荒地变成美丽公园。这不仅构建了高品质的绿坪和绿色休闲空间,还完善了慢行系统,实现了城市内外绿地的无缝衔接。新建的青龙洲公园、寨子仑生态休闲公园、铁炉冲公园等,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好去处,而秀峰公园、梓山湖公园等一批老公园也完成了提质升级。如今,多层次、多类型的公园绿地体系已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市绿地率达40.23%,绿化覆盖率达42%。

  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对城市管理也是一种考验。自开放试点以来,我市逐步完善管理机制和细则,对植物养护、设施维护、卫生清扫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市城管执法局印发了《益阳市中心城区口袋公园管理养护指导意见(试行)》,明确管养标准和经费,建立管理制度,实行园长负责制,并邀请周边社区居民当志愿者,一起参与公园管护和服务,维护园容环境和游园秩序。2024年,制定了《益阳市城区口袋公园管理养护考核方案》,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让口袋公园越管越好。

  同时,为保障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我市根据人流量和承载力,加强了对开放共享区域绿化的养护。选用适宜本地气候、耐践踏、再生能力强的草种,安排专业人员根据植物生长周期进行养护,并在草坪保养期间,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减少对市民使用的影响。今年初以来,为让市民游客获得更好体验,相关部门针对重要节点、口袋公园、公园、绿地持续开展专项检查,并结合 “城市绿化周” 活动设置宣传展板,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让公园不仅美观,还能让大家尽情享受,保障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工作“合理、共情”。

  如今,回家的路变成美丽风景线,拆除后的建筑围挡化为一块块绿地,城市的边角地带变成一个个口袋公园,公园的休闲空间引入体育设施,沿街围墙拆除透出绿色景致……广大市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城市的新图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胜利 曾艳责任编辑:曹予望
打印 关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