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之花绚丽绽放

——我市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综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10-24 08:53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画家许国良到富民村教小朋友画画。刘舒婷摄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撑。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我市立足文化资源禀赋,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文化兴盛,为乡村全面振兴铸魂强根,农民精神风貌明显改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大提高,焕发出新的气象。

  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将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既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涵养了文明乡风,塑造了乡村的文明新风貌。

  近年来,我市将文化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和“铸魂工程”,以中国作协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为契机,以全域推进“文学之乡”建设为抓手,优化文艺创作奖励扶持,鼓励创作更多反映益阳新时代山乡巨变的优秀作品。同时实施“千百万”文艺助力工程,动员千名文艺家下乡,开展百场文艺活动,创作数以万计的文艺作品,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赫山区谢林港镇清溪村是人民作家周立波先生的出生地及其代表作《山乡巨变》的创作背景地。该村立足这一优势,围绕“中国文学第一村”目标,在“山乡”里做文章,在“巨变”上下功夫,以文学推动乡村振兴。近年来,该村突出文化活动引领,浓厚文学氛围。精心筹办中国作协在益系列活动,持续开展“文约清溪”主题活动。不断强化文化项目支撑,打造文学地标,已建成20多家清溪书屋和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以立波红色文化为纽带,打造连环画长廊、清溪荷塘、立波梨园、映山红花谷等14个特色景点。结合本地文化特色,依托清溪剧院等平台,举办“花鼓戏剧节”“清溪村晚”“文化进万家”等特色节会,持续提升文化旅游热度。

  自然资源支撑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市深挖自然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围绕提升规划水平、要素保障、保护治理、深化改革等环节,持续做好乡村规划、用地保障等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促进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与美丽庭院、美丽屋场、美丽乡村等工作协同发展。

  马路溪村位于安化县马路镇,人文历史底蕴厚重,是中国传统文化村落、湖南历史文化名村、最美湖湘文化阵地。村域内拥有51栋保存完好的清末民初木建筑、奇幽峻秀的青云洞、古楼坡茶园。近年来,该村以传统古村落和青云洞为核心,积极打造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深挖细掘历史,全面修缮保护古村落。邀请设计师为传统文化村落设计专属墙绘、特色围栏,让方言墙绘与木屋的年代感融为一体。围绕传统文化打造楹联文化村,已雕刻悬挂符合时代特征、具有地方特色并融入各家家风的楹联73副。

  此外,该村依托青云洞天然溶洞资源,邀请专家对青云洞洞穴进行考古调查勘探,以独特、原始的文化内涵塑造青云洞——云上九歌景区旅游形象。引进湖南走星旅游公司投入9000万元,打造仙侠沉浸式体验“青云洞——云上九歌”景点,辅以特色茶园景观、民宿露营基地、特色农产品销售中心,为游客来村提供吃喝住游玩一体化服务。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该村举行,马路溪村成为全省知名乡村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

  文化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培育,坚持人才为要。通过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和乡村宣传骨干队伍建设,开展高校、文艺团体人才“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加强文艺名家乡村工作室、工匠手艺体验基地、传统工艺作坊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文化艺术团队等举措,挖掘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富民村地处洞庭湖南岸,是远近闻名的“擦菜子之乡”。2021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成为资阳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近年来,该村通过邀请许国良等益阳籍艺术家参与,大力实施“艺术赋能乡村发展,美育助力文化振兴”发展战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艺术家们从擦菜子入手,引导村民改进制作方式,将与擦菜子相关的打油诗写在农家墙上、写在食品包装上,与广告词一道,赋予其文化内涵,富民擦菜子的品牌效应与产品价值有了进一步提升。同时,依托石门头擦菜子产业旅游发展基地,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以艺术元素激活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此外,艺术家们通过就地取材对该村进行庭院改造,打造“荷塘栈道”“洞庭画廊”“民俗文化墙”“洞庭渔船博物馆”等系列景观,整体规划民宅青砖院墙与装饰风格,实现村庄全方位美化、绿化、靓化、净化。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人、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画卷正在富民村徐徐展开。

  文明乡风带动乡村振兴

  民风淳、乡村兴。近年来,我市积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乡风文明为目标,通过创新多种举措、开展多样活动、搭建多元平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等,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肖家村位于安化县小淹镇区以南3公里处,因全村80%的村民为肖姓,故名肖家村。该村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总结,把肖氏家训传承转化为内生动力,以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振兴,先后获得“湖南省美丽乡村”“益阳市卫生村”“益阳市美丽乡村”等殊荣。该村充分利用肖氏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制定村规民约,培育良好家风,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精心建设农家书屋、宣传栏、文化长廊、文化墙等可视阵地,屋场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可听阵地,全方位开展宣传,激发和调动村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村民在家训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形成了共谋、共建、共享幸福生活的良好局面。

  该村依靠家训传承,激发群众创业精神,打造了100亩水稻、120亩太空莲藕、300亩茶园基地,为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激发村民创新意识,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电商直播、农产品加工等多元化发展路径,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群众以有偿转让、入股等形式参与合作社经营,激发集体经济活力,推动农户稳定增收。

  记者手记

  以乡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广袤的乡土,既有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既是乡村独特的文化标识,也承载着人们的文化乡愁。把乡土文化融入乡村建设,方能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更好延续乡土文化根脉。

  笔者认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要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策,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每个乡村情况各不相同,有些还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性既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差别,又有自然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的差别,这决定了文化产业赋能要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各地要充分依托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选择适合的业态进行开发和经营,以差异化体验赢得市场。

  同时,要制定人才和资本的“双引”政策,既积极引智,也重视引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以重点产业项目为载体,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政府部门要努力培育本土文化人才和文化企业,打造一个爱农村、懂业务、留得住的专业文化团队,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舒婷责任编辑:徐王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