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结硕果 万顷沃野谱华章

——我市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工作综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9-30 09:16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全市耕地流转面积300.92万亩,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居全省首位;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三位;2023年25.5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基本完成……一份份闪亮答卷,一处处喜人变化,丈量着我市农业农村改革的前进步伐,见证着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大干快上、克难奋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壮大,农业生产加快绿色转型,乡村建设有序推进,乡村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赋能 综合改革激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要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作为我省唯一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我市通过数字、科技、金融赋能等创新举措,让农村土地资源“转起来”“活起来”,推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在赫山区笔架山乡中塘村,有一位来自江苏盐城的“90后”新农人刘晓宇。今夏,他种植的2000亩水稻喜获丰收,早稻平均亩产650公斤。从江苏远赴湖南种田,这片土地有何吸引力?刘晓宇说出了关键词:性价比。原来,2022年,刘晓宇便在网上看到赫山区有大量土地挂网竞拍。“赫山这边的农田条件,和我老家苏北平原相当,但每亩土地流转费只有那边的三分之一。”刘晓宇说。相似的种植条件,看得见的效益,是一个江苏人远赴千里之外规模种粮的原因所在。2021年10月,赫山区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刘晓宇这样的农业投资者,看到了赫山土地的“含金量”。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让‘沉睡’的土地‘转’起来、‘活’起来。原本在农户手中的土地经营权,‘数字化’后可自由竞价,溢价空间增大;土地经营权从分散在各家各户变成集中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流转更方便;土地集中连片,种粮大户效益提高,也为后续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道路改善等农田水利建设打下基础。”赫山区副区长蔡丽环说,改革之后,农户、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方受益。目前,全市成立3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土地面积近31.2万亩,成交23.9万余亩,成交额超4.4亿元。全市耕地流转面积300.92万亩,流转率达74.8%,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居全省首位。

  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要素向乡村集聚,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金融机构在南县推出“稻虾惠农贷”等地方特色产业金融贷款产品,去年共发放产业贷款45亿元。发放智慧智能农机研发制造贷款3.67亿元。赫山区纳入省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已融资121笔4548万元。去年,南县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48%,万亩综合示范片亩产(早稻)达539公斤,同比增产5.32%。

  强农富农 产业振兴促发展

  产业兴,则村民富。初秋,正是木槿花开叶茂的季节,资阳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千亩木槿迎来采收季,田野之间一派繁忙好“丰”景。“区里发展木槿产业,我们大伙儿都有事做了,今年的收成不错!”在长春镇先锋桥村木槿种植基地,花农王玉容告诉记者,经过3年多的种植培育,园区在先锋桥村、龙凤港村等地木槿种植整村推进的基础上,今年还新增了幸福村、过鹿坪村等。2024年,全区木槿种植面将达5000亩。近年来,园区引入多元化发展模式,通过“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以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发展、公司提供技术和订单回收、农户务工分红的方式,多方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多方受益、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农户平时通过培植木槿苗木,采摘鲜叶和鲜花出售,每年可从每米木槿绿篱增收10至20元,户均可增收2000元至3000元。

  在益阳,像这样产业富民的模式很多。今年以来,我市相关单位多次开展专题调研,提升农产品加工本地原材料配套率,创新推动农业科研服务本地产业行动,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升级成效显著,南县等县市区纳入“洞庭湖小龙虾”“洞庭香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沅江市南大膳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品牌建设顺利推进,组织47家企业分别赴东莞、深圳等地参加“湘品入湾”粤港澳大湾区湖南农业产业集群品牌推介会等活动,大通湖大闸蟹、南县稻虾米获评湖南省“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南县入选湖南省“十大湘菜名县”。

  此外,我市各地高位推进粮食生产,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粮食生产,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认真落实《益阳市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动方案(2023-2027年)》;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大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优化创业服务,为各类返乡创业主体提供创业平台。

  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惠民生

  农村是农民群众的家园。把农村建设得更美好,农民群众才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进桃江县浮邱山乡黄南冲村,田间阡陌纵横,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庄焕发勃勃生机。黄南冲村党总支书记胡海军介绍,如今,村里实行“党小组+网格员+保洁员+志愿者”的人居环境“美容”模式,每季度还会评选17户“美丽庭院”示范户,通过正向激励和树立标杆,辐射带动更多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便利的公共服务,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也是振兴乡村、聚拢人气的硬件要求。”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美联建’(美丽庭院“六个一”、美丽屋场“六个一”、美丽乡村“六个一”建设),我市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市累计建成美丽庭院8.5万个、美丽屋场409个,美丽乡村省级78个、市级107个、县级319个。

  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387公里,29条农村黑臭水体开展系统性整治,治理总面积达46.9万平方米,惠及农村居民9.01万人。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行政村比例达100%,共整治垃圾乱扔、杂物乱放、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12万余个。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我市已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场所1000多个,城市、乡村社区(村)养老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88%、72%以上,涌现了怡康、“爱龄居·照护”等一大批在全省领先的特色养老机构和养老平台。

  一件件实事加快解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建设,促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陈徐文倩 刘文昊 张贵责任编辑:徐王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