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应急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

——我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综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8-29 09:20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应急广播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市、县两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一年后,应急广播建设项目全部竣工,是全省第一个完成项目的市州。

  防汛期间,应急广播成了“救命的喇叭”,给群众稳稳的安全感。7月底,市县两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均以高分通过省级验收,进度与质效实现全省“双第一”。

  坚持高标准建设 构建应急广播网络

  为确保进入汛期前全面完成应急广播建设,各建设单位制定了《应急广播平台技术方案》,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原则,全市统一设计把关、建设单位、建设标准和完成时间,市县两级同步启动项目建设,推动全市应急广播建设同频共振。

  充分发挥融媒体中心场地、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等优势,由当地融媒体中心负责建设、管理、使用,文旅广体部门负责业务指导。聘请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科学制定项目技术方案,严格技术标准和建设标准,项目进度按下快进键。充分整合现有“村村响”广播系统,利用旧“村村响”喇叭1.1万个,节约建设资金1500余万元。桃江县、赫山区等地大胆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实行分年度付款,大幅减轻财政压力。

  目前,全市共建成1个市级平台、8个县市区平台、106个乡镇前端、1408个行政村(社区)前端,各类终端超2.8万个,市—县—乡(街道)—村(社区)互联互通的应急广播体系初步形成,实现电台、电视台、手机A pp等多种终端接收信息。职能部门建立分控平台5个,市应急广播中心平台可从应急、水利、气象等部门接收信息,拥有无线、喇叭、电视等6种信息发布途径,信息发布渠道更加多元,有效提升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的协同处置能力。

  坚持高质效发声 打造平战服务品牌

  “要不是村上的大喇叭提前播放山体滑坡信息,我们一家怕是要遭大难。”安化县长塘镇丫山村村民肖伏云心有余悸地说道。

  时光回到今年4月,长塘镇政府接到县气象局转移人员的工作提示后,镇政府工作人员迅速打开“村村响”广播,向丫山村定点播报山体滑坡预警信息,组织村干部及时赶到现场,引导11名村民第一时间转移,成功避险一起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防汛期间,安化县利用“村村响”应急广播安全转移群众5300余人,群众直呼大喇叭关键时刻能救命。

  这是我市应急广播助力防汛救灾的一个缩影。防汛期间,市应急广播中心依托各级平台,利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高频次播报防汛指令、雨情水情和安全注意事项。全市应急广播平台累计播放各类防汛救灾信息8000余条次,切实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风险能力。

  战时应急,平时服务,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力争把应急广播建设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平台。桃江县纪委监委打造的“竹廉桃江”节目在电台和“村村响”广播同时播放,廉政好声音覆盖城乡。大通湖区制作“土喇叭”新媒体产品,单条视频浏览量达140余万。在市应急广播中心,森林防火、防溺水等热点工作滚动播报。5月中旬,自市、县两级应急广播启动以来,全市已播放各类资讯2.9万余条,应急广播成为服务群众的“声力军”。

  坚持高水平运维 筑牢建管并重机制

  我市应急广播虽已完成建设,但管理和运营刚刚开始。市县两级将应急广播建设和运行维护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积极争取省级奖补资金,确保应急广播高效运维。全市安排财政预算1200余万元,确保广播终端实时在线率在95%以上。

  强化建管并重,与移动、电信等四家运营商加强协作,全市发展应急维修队伍120余人,确保县级有机构管理、乡镇有网点技术支撑、村组有专人负责。6月份以来,全市配备工程运维车辆8台,组织应急广播设施、设备检修巡查192次,抢修因暴雨损毁的应急广播终端687处。

  市文旅广体局负责人介绍:“我们在运营中探索完善应急广播制度,优化安全播出管理、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值班等系列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应急广播建设‘后半篇文章’落地见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美玲 李管林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