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好“无形良田” 端稳百姓“饭碗”

——我市推进粮食产后节约减损纪实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8-14 09:07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为减少损耗,粮库工作人员用铲子将溅落的稻谷再次“回笼”到输送带上。苏钢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我市是粮食流通大市,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意义重大,大有可为。

  近年来,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将“节粮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的理念贯穿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全面推广绿色仓储、智能碾米等新技术,积极开展粮食储藏、物流、加工等领域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节粮减损取得积极成效。记者为此深入各地基层一线,探访我市粮食储存、加工、运输等环节的节粮减损之道。

  绿色仓储 筑牢安全屏障

  粮食丰收的链条中,储存减损是关键一环。我市各国家粮食储备库通过采用基础性改造、智能化装备,让新粮“入住”绿色粮仓,促进节粮减损,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在我们粮库,稻谷睡‘空调房’。”近日,湖南益阳桥南国家粮食储备库工作人员何尹鑫带着记者走进粮仓。记者一踏进粮仓,第一感受是从酷暑高温转换为凉风习习。“这里面安装了粮食专用空调,主机安装在仓外,在夏季对仓房进行补冷。”何尹鑫说,如果粮仓内的温度过高,工作人员就会打开空调系统,将粮仓的平均温度控制在20℃以内,成为名副其实的“凉仓”。这样的低温,有利于粮食保质保鲜。

  记者了解到,这个粮仓储存的稻谷已休眠了一年,但品质依然如初。“稻谷像人一样也会呼吸,如果温度、湿度控制不好的话,就会导致霉变,要做到四季更替粮仓温度均衡,除了运用粮食专用空调外,还要依靠机械通风系统来加持。”何尹鑫介绍,尤其在秋冬季节,气温、湿度变化大,机械通风系统能够根据气候条件调节粮堆温度,防止因天气变化导致粮食变质。此外,通过在粮堆表层拌合食品级惰性粉,实现杀虫和绿色储粮的双重作用,从而减少杀虫药剂对粮食的污染,真正实现库存粮食质量安全。

  在机房中心,记者在电脑上看到智能粮库管理系统的后台,显示了粮仓的温度、湿度等信息。何尹鑫介绍,为了提升储粮质量和管理效率,粮库在每一处的粮堆里都均匀安装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湿度、气体监测设备,对粮仓和粮堆内的湿度、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同步显示到线上平台,遇到异常情况还能及时发出预警,一旦温度超过25℃,就会启动鼓风或空调等设备,加强空气流通和降温,使粮食长储长新。“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储粮后,稻谷出库损耗大大降低,粮食品质变化明显减缓,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显著增强。”何尹鑫说。

  【新闻背后】“十二五”以来,粮食科研机构聚焦粮堆温、湿、热变化规律,创新应用了横向通风技术等储粮“四合一”升级新技术,在进一步减少粮食损失的同时,与高效粮食物流进行技术衔接。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技术已应用于控温储粮,为粮食安全储藏提供有力保障;仓库隔热材料、防护工艺、密封材料,以及新型粮仓顶棚设计等,为延缓储粮质量劣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气体传感器、高清摄像设备、专用害虫传感器,为减少粮食损失提供了信息化支持。

  粮食加工 力求物尽其用

  粮食从原粮到成品粮需经过加工过程,这也是粮食损失浪费较重的一个环节。我市粮食加工企业在粮食加工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加工技术设备和工艺,避免加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让每一粒粮食实现最大化综合利用。

  随着夏收结束,我市的粮食加工厂也迎来一拨收购高潮。走进位于南县经济开发区的湖南助农米业有限公司,米厂门前的运粮车络绎不绝。进场登记、检验、卸粮……工作人员全力做好粮食收储加工服务,确保粮食入库归仓。“目前,我们所有的生产线全部开动生产,库存的大米也降到了历史新低,正是购入新粮的最佳窗口期。”公司董事长黄庆明说,稻米进入粮仓后就在封闭的生产环境内流动,再根据粮食质量进行分类,然后送到不同的生产线上进行加工。

  湖南助农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稻米加工、销售、收储、研发为一体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南县拥有10万吨全自动化现代米厂。近年来,公司通过校企共建、校地合作等方式,不断攻破稻米加工工艺卡脖子技术难题,先后开发了煲仔饭、自热米饭、胚芽米、米珍营养米(婴幼儿营养辅食产品)等多种产品,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黄庆明介绍,公司为了提高大米综合利用率,一方面对稻米品质进行分级,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特色大米加工品,另一方面把稻谷加工成大米后产生的副产物重新利用,制作成米珍、米胚原料,供应给婴幼儿食品、中老年保健食品作为主要营养原料添加,既吃干榨尽每一粒粮食,又丰富了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实现了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拿我们的南县稻虾米为例。以前,市场稻米片面追求“精、白、亮、美”外观品质,加工过程中过度抛光,把糊粉层几乎全部去净,重量和营养损失不小。现在我们的大米加工,通过智能靶向碾磨,实现谷糙分离和回砻谷净化,精准保留大米米珍层(亚糊粉层),极大地降低了加工损耗,出米率(整精米率)提升2~3%,加工增碎减少6~8%。”黄庆明说。

  【新闻背后】针对粮食过精过度加工问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围绕大宗面制品、米制品和油料适度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示范,突破绿色加工、适度精炼技术、高附加值制造技术以及质量安全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助力解决粮油过度加工导致的营养素流失、蛋白质功能损伤等问题。

  运输环节 严防跑冒滴漏

  长期以来,造成粮食损失的因素不止储存和加工环节,因运输车辆遮挡不严、密封不够导致的“跑冒滴漏”也不可忽视。如何在运输环节减少粮食损失?我市通过倡导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进一步探索粮食高效减损物流模式,提升粮食运输效率,最大限度降低运输环节粮食损耗。

  在中央储备粮益阳直属库有限公司,来自益阳豪瑞隆运输有限公司的孙瑞芳办理完登记手续后,将运粮车开进了库区。经过检测、过磅称重后,卡车驶入库区开始进入入库程序。孙瑞芳刚一打开卡车上的卸粮闸门,倾泻而出的稻谷就经过输送带、振动筛去杂质后源源不断进入粮仓。孙瑞芳所在的公司拥有10台运粮货车,常年为合作社、种粮大户、米厂以及小农户提供运粮服务。凭着多年的跑车经验,他对运输环节如何减少粮食损失相当了解。“粮食运输,水分流失、磅秤差异均会造成损耗。为减少磅差,农业企业、合作社与我们公司签订合同时,会提前约定损失率,超出部分则由运输公司承担,以此强化运输责任。”孙瑞芳告诉记者,为此,早在买车入行时,他特意选择了密封性较好的车辆,“我这台车属于高栏仓式载重货车,采用高挡板设计,一次性能装37到38吨粮食。每次出发前,我们都会对车斗进行漏洞检查,用泡沫胶填补缝隙,装货完成后会再覆盖上油布,防止运输颠簸抛撒和雨淋。抵达目的地后,只需打开车尾卸粮闸门,粮食就自然倾泻出来,非常方便。”

  然而,以上散粮散卸运输方式基本局限于市内,远距离的运输需要集装箱式。“我们收购外省的粮食主要采用集装箱运输,不仅能防潮、减少浪费,而且运输成本也相对较低。”中央储备粮益阳直属库有限公司仓储调控科科长张彬武说,去年,直属库从东北收购玉米,采用集装箱运输模式,火车抵达武汉后,集装箱通过码头装卸设备直接吊装到船上,走水运从武汉直达益阳千吨级码头,再从千吨级码头运至中央储备粮益阳直属库。途中无需换箱,省去了很多麻烦,也有效减少了浪费。

  【新闻背后】新技术成果为粮食运输环节降耗提供支撑。开发应用铁水联运接卸技术、粮食铁路运输专用车皮和专用散粮车、液压粮车卸车装置,新建火车卸粮接收系统、卸车平台、散粮自动秤、除尘系统、粮食作业罩棚等,推广浅圆仓智能进仓布粮装置和机械化出仓装置、“北粮南运”高水分粮食品质监测控制技术,均有效减少了运输环节的粮食损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苏钢 黄东田责任编辑:徐王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