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166万亩早稻陆续开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7-12 09:35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早稻装车。陈徐文倩摄

  盛夏7月,全市166.85万亩早稻相继进入成熟期。久雨转晴,我市各地迅速开启农忙模式,人机齐上,早稻进仓,晚稻插秧。

  7月5日,赫山区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笔架山乡中塘基地)早稻抢先开镰收割,亩产湿谷达520公斤;7月8日,桃江县桃花江镇花园洞村桃江县2024年县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开镰收割,亩产湿谷500余公斤,收购价每100公斤194元。

  在桃江县修山镇月明山村的早稻田,金黄色的稻田在河风的吹拂下泛起阵阵涟漪,收割机师傅娴熟地操作农机在稻田间来回穿梭,现场热火朝天。“与以前人工插秧、抛秧不同,现在都是机器,不仅节省劳动力,而且株距均匀、产量高。今年来看,早稻每亩干谷有400公斤到450公斤,比往年高出60到70公斤。”种粮大户高贵介绍,他的早稻种植面积共计1750亩,其中月明山村段500余亩都是高标准农田,机收率达到100%,7天左右就能完成早稻的收割工作。

  6月下旬持续强降雨,有小部分稻田受灾,主要是播种较迟、恰逢抽穗扬花的早稻。但在强降雨前绝大部分早稻已进入乳熟期,全市早稻整体长势良好,为丰产提供了保障。“上半年雨水较多,光照不足,通过合理密植,单产有所提高。”南县厂窖镇汀合洲村的种粮大户钟明今年种了340多亩早稻,往年每亩栽1.8万蔸秧,今年增加到2.1万蔸。他的早稻预计5天内收完,下周就可以插晚稻了。

  从面上来看,我市大部分早稻在强降雨来临前已经处于灌浆期,避免了“雨洗禾花”现象。加上技术保障加强、高标准农田面积较广等因素,能够有效对冲持续强降雨极端天气带来的单产下降风险,早稻生产形势整体较好,产量可望稳中有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陈徐文倩 张舒钦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