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 全力以“复”

——我市灾后恢复农业生产一线见闻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7-12 09:20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上图: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指导。 陈徐文倩摄

  下图:种粮大户王雪安察看早稻长势。 陈徐文倩摄

  洪涝灾害过后,恢复农业生产按下“快进键”。日前,记者在我市的田间地头看到,一些受灾较轻的田块,农技人员正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施药,促进作物恢复。在部分灾情严重的地块,有关部门提供改种补种方案,保障种子等农资供应,帮助农民减少农业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

  科学施策 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雨水多,日照少,早稻成熟期普遍推迟,要抢时间集中收割,为晚稻留足茬口。”56岁的胡建平是南县华阁镇天然港村人,今年他种植了200余亩水稻田。“趁这几天天晴,赶紧补种还来得及,播种后要保持田间湿润。”7月3日,针对胡建平稻田遭受的损害,该镇农技人员及时帮助他进行水稻的补插、补护、补救,确保粮食生产不误时。“能救一块是一块,多收一点是一点。”按照这个原则,渍涝灾害发生后,我市农业农村系统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加强灾情调度,全面摸清受灾区域和受灾农作物种类、面积,科学分析作物受灾程度、灾害损失及影响,帮助受灾地区抢排农田积水、及时改种补种,全力以赴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从实地走访和调研看,今年汛情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局部低洼地区灾情较重,受灾程度较大的是一季稻和经济作物。”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蒋上志介绍,由于早稻种植面积扩大、栽插期提前,没有出现“雨洗禾花”现象,同时技术保障到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因素,能够有效对冲持续强降雨极端天气带来的单产下降风险。总体来说,今年我市早稻生产形势较好,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今年的雨来得又急又快,但是田里没有发生内涝,暴雨造成的积水被及时排出了。”7月9日,记者来到资阳区沙头镇双枫树村高标准农田探访时,当地种植大户王雪安“报喜”说,暴雨天气对早稻、秧苗影响小,都要归功于今年5月完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王雪安一共种植了1000余亩双季稻,其中900亩被划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剩下的100余亩水稻虽因暴雨受灾,但现在已经播种晚稻,目前情况正常。“农田所有河、沟、渠相连,共同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涝了能排,旱了能浇。”农田里完善的沟渠灌溉设施让王雪安信心满满,面对接下来持续的高温天气,王雪安正科学蓄水,为抗旱作准备,“今年我高标准农田里的早稻干谷亩产达475公斤,产量有减有增,减的少、增的多,以丰补歉,能够实现丰收。”

  组合发力 田不闲置地不撂荒

  救灾备荒,种子先行。7月10日,太阳热辣,赫山区泉交河镇政府里,种粮大户开着摩托车、三轮车、小货车,来领取区农业农村局免费提供的救灾种子。“太好了,简直是雪中送炭!”来仪湖种植大户温赛雄告诉记者,洪涝灾害导致他家200亩水稻受损严重。紧急下发的稻种让徐昌怀重新看到了收获的希望。同样燃起丰收希望的还有桃江县浮邱山乡毛家桥村的吴永丰。7月4日,吴永丰拿到育秧稻种,雨停后立刻下到秧田,准备补种一季晚稻。现在,他的秧田里,绿油油的秧苗正茁壮成长。“这批秧苗栽下去,基本上就可以把早稻的损失挽回来了。”吴永丰说道。

  种子、技术服务进地块,为灾后田管、补救补种出实招。“全市储备了28.3万公斤水稻种子以备随时调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小阳介绍,目前我市共组建68个防灾减灾专家技术指导组、26个农机应急抢修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开展点对点的生产帮扶,因地制宜推动救灾补损技术措施进村入户到人,落实到田间地头。踩着泥泞小道,手摸着稻穗,教授专家现身村民身边。“整个救灾时间节点很重要,这几天稻种发下来了就要赶紧播种,争取能够在9月20日寒露风来之前能齐穗,这样就能保证救灾效果达到丰收。”赫山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梁建文介绍。

  在牛田镇三塘湾村的田间地头,不少村民正在地里忙活。洪水退后,38岁的杨振华在洪水浸泡的玉米地里忙活了好几天,修复田埂,清理地里淤泥,“赶着时令种上辣椒、西红柿、蔬菜等,能挽回不少受灾损失。”杨振华介绍,灾后种什么蔬菜、怎么种,这里面有许多学问。6月25日,市农业农村局针对水稻、玉米、蔬菜和水果等当前主要农作物,制定并下发了《我市主要农作物渍涝灾害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并通过“益阳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推送,为灾情应对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这样的信息很及时,实用!”“多转发,让农户们看到。”文章发布后,各地的农户纷纷称赞。

  应对有方 加强排涝抓好管护

  连日来,赫山区欧江岔镇5.2万亩农田受灾,其中水稻受灾面积占总数的99.7%。“我们这个位置是“锅底子’,小雨小淹,大雨大淹。”金明村种植大户陈清明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760亩稻虾田,受强降雨影响,400余亩农田受灾。

  天不帮忙,人要努力。面对洪涝灾害,欧江岔镇积极开展减灾自救,恢复农业生产。“根据收到的灾情情况,第一时间让救灾人员下沉到村组摸清农业受损情况,按照受损轻重分类施策,加快灾后农田修复管理。” 欧江岔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镇水管站利用29处机电排灌泵站,架设20余处临时泵站,加快农田排水进度。对于雨水倒灌、水利工程设施无法有效排水的区域,欧江岔镇请来消防力量救援。欧江岔村2000余亩农田被淹,消防救援队架设6路管道同时作业,每小时约排水3000立方米。

  抗灾救灾时间紧,恢复生产任务重。越是紧迫,措施就越要落实落细,方法就越要科学精准。我市农业农村系统根据相关部署要求,分类施策,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恢复生产各项工作。针对粮食、蔬菜、水果、棉花、特色经济作物等在地作物,抓紧时间清理围沟、腰沟、畦沟和外围排水沟渠、排洪港;及时维护好、使用好排涝泵站,全面科学做好排涝排渍工作,旱地要做到雨停水干,水田要做到雨停水退,减轻渍涝影响;加强各种作物育苗基地的苗期管理,防止阴雨寡照导致烂种烂苗,消除渍涝灾害,保证作物根系健康生长;积极开展“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用药,把好“虫口夺粮”第一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陈徐文倩 张鹏程 刘亮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