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劲吹万象新

——我市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综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7-01 08:59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浮邱山乡村民在浏览文化墙上的村规民约。陈徐文倩摄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精心创作的主题墙绘、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自内心的欢声笑语……盛夏时节,漫步在我市各地的美丽乡村,眼前所见、耳中所闻,令人惊喜。

  这是我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生动说明。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持续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创新举措载体,抓实移风易俗队伍建设、活动推广和责任落实,让红白事“瘦身”,为文明风“加码”,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建章立制 共建文明新乡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将移风易俗作为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四种模式之一,明确其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还将此项工作纳入2024年十项重点工作和八个创新项目,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典型村系列摸底调研行动。有了规章制度,如何落地落实是关键。“群众是移风易俗的主体对象,也是文明乡风的最终受益者。让群众参与实践,增进群众对推动移风易俗的认知认同,这是农村‘治风’的重要价值取向。”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村规民约实起来,移风易俗才会有章可循。目前,全市1126个村均建立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涵盖了移风易俗有关要求的村规民约。

  6月23日,记者来到桃江县浮邱山乡西峰寺村,村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干净净,四周竹林青翠欲滴,在风中沙沙作响,美不胜收。这是西峰寺村通过村规民约“四字经”,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凝聚民意的结果。“‘四字经’虽然只有短短256字,但它涵盖了移风易俗、人居环境、安全生产等方方面面,文字通俗易懂。闲暇时,村民们还会把‘四字经’编入花鼓戏中进行表演。”村党总支书记刘俊介绍,过去西峰寺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为了破解这一局面,2020年,村里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计划开发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园,想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虽是好事,但村里总有不和谐的声音,工作难以推行。“要想发展,就必须改变村民们的想法。”刘俊说,再三思索后,村里将美丽屋场建设的试点定在了金家冲片。村支两委首先便帮助村民解决了“修路”这个呼声最高的问题,这个做法,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之后的美丽屋场建设与彩虹大道修葺中,群众自发投工投劳、让地让利,并主动捐资6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为家乡赋能添力。如今的西峰寺村,个个争当勤快人,村民精神面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移风易俗工作具有反复性和长期性,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为此,我们转变思想,丰富内容,创新打造了‘五福乡村’理念,让村民在青山绿水间享山水清福、饱佳肴口福、望竹乡眼福、悟兴旺幸福、祈平安鸿福。”浮邱山乡党委书记黄军表示,全乡将继续以“五福乡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移风易俗、乡村振兴因地制宜的新模式,推行“十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会”“一约”“一书”“一论”“一点”“一墙”“一戏”“一队”“一课”“一榜”)。

  品牌引领 涵养时代新风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大力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大通湖区与春风同行,第一时间启动“山乡尚礼·洞庭新风”移风易俗文明实践项目,巾帼育家风、志愿暖民风、国学扬礼风等六个子项目现场“揭榜认领”,推动落地生根。

  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重在“先立后破”“立破并举”,让文明行为成为常态。大通湖区河坝镇农丰村党总支书记徐建辉今年56岁,是一名资深的“都管先生”(村里白事主事人)。以往,都是主家愿出多少钱,他就根据预算来操办。“殡葬改革最大的阻力在于人的思想,思想通了,一切就好办。”徐建辉说,出于攀比心理,很多人家借钱都要办,动辄就是七八万元,宁肯出钱“磨”自己,也不肯比别人家低一头。让徐建辉下定决心,劝服每一户请他帮办的人家简办白事,源于他发小的丧事。原来,不久前,徐建辉发小因病过世,其儿子含泪找到徐建辉:“叔叔,我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又怕别人骂我不孝。”见此,徐建辉便说,一切从简办,亲朋戚友、上下邻舍的工作他去做。这一场丧事,能省则省、能简则简,只花了2.8万元,创下当地最低,被议论了许久,却不乏赞同的声音:“只花了这些钱,基本的人员也都到了堂,还能省下点钱留给孤儿寡母,要得!”近年来,大通湖区引导徐建辉式的党员干部、乡贤、致富带头人等关键群体,带头劝导和抵制超标准、超规模的各类宴席和人情往来,以身边事教育和感染身边人,引导群众纠陋习、树新风、扬正气。全区161名“都管先生”积极响应,当地高额彩礼、低俗婚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现象明显改善。

  为打好移风易俗“决胜战”,我市以切实减轻群众人情负担为立足点,在大通湖区试点,采取市区同题共答、合力攻坚的模式,着力打造“山乡尚礼”移风易俗品牌,并出台《大通湖区“山乡尚礼·洞庭新风”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以实施“巾帼育家风”等六大行动、“尚礼承诺”等九大工程为统领,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目前,大通湖区农村婚嫁彩礼由往年12万元—18万元降至6万元以内,每户年均人情负担由2万元降至8000元以内,全区红白喜事成本下降40%以上。全区累计对“三沿六区”(公路、铁路、河道沿线,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旅游区、住宅区、开发区和坝区)范围内的17406座坟墓完成迁移,推进生态复绿653亩,恢复为农用耕地333亩。

  强化宣传 提升精神文明素养

  风气之渐,积习日久。益阳,环洞庭湖西南,居雪峰山的东端,古城跨越千年,文化底蕴深厚,风俗乡风各处不同。培育和涵养文明新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朝功成。针对不良的风俗习惯,归根结底还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教育引导是推进移风易俗的首要任务。“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不跟风、不攀比……”6月24日,在安化县东坪镇百选村,村干部和往常一样,正通过村村通广播向村民们宣讲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意义。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曾是安化山区群众背负的沉重负担,让众多家庭饱受“礼尚往来”之苦。面对红白喜事中的陋习,安化县坚决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推动“政府引导+乡贤协调+村民自治”的模式,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以务实的举措,切实为山区群众“减负”。2023年以来,全县已劝阻大操大办婚丧事宜296场次,劝拆气球、拱门以及搭棚设拱960余个。

  “在‘高价彩礼、移风易俗’治理中,需要用好平台阵地,督促职能部门强化宣传引导,定期进村入户开展文明新风宣传,发放倡议书,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明氛围。”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打造“山乡尚礼”工作品牌,持续深化移风易俗等工作,发挥村(社区)主体作用,深化群众宣传,出台约束性措施,着力调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党员干部等先进典型的带头示范,引导广大群众不断更新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推动社会风气向善向上转变。此外,我市还加大各级媒体宣传力度,积极弘扬丧事简办、婚事新办理念,利用清明、中元、七夕等特殊节点,开展“鲜花换鞭炮”等移风易俗活动100余场次,开展集体婚礼1场、七夕主题活动800余场次。如今,移风易俗工作在我市城乡大地全面铺开,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文明新风润泽乡里,移风易俗的“小切口”助推了城乡乡风建设“大文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陈徐文倩 文逸文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