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业矩阵 支撑高质量发展

——《关于建设益阳市“33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解读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5-30 09:14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湖南艾华集团全自动生产线。

  益阳市一园两中心。

  湖南宇晶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工人正在组装设备。

  大通湖区千山红镇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人农场,无人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

  赫山区新市渡镇华湘茶叶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基地。

  发展如弈棋,谋全局者,长风万里;善落子者,行稳致远。

  对于致力产业立市、力求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益阳而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门“必修课”。为高分通过这门“必修课”,5月28日,益阳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建设益阳市“33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 《实施意见》),改造升级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建材家居3个传统产业,巩固提升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3个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4个新兴产业,着力构建具有益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提出,“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12月26日,省政府印发《湖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4×4”现代化产业体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把产业立市作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市委书记陈竞,市委副书记、市长熊炜作出专题部署并专门听取《实施意见》(送审稿)的情况汇报,市发改、工信等部门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各相关责任单位协同配合,拿出高质量的益阳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5月14日,《实施意见》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5月16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实施意见》。

  由此可见,《实施意见》的出台,历经调研分析和科学决策等过程。那么,《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攻方向立在何处?将实施哪些重点工程?如何保障《实施意见》得到更好的落地实施?本报记者为您详细解读。

  关键词 【主要目标】

  《实施意见》提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实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创新持续推进、产业质效显著提升的目标。

  具体为: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30%以上,新增1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4个省级产业集群,新增2家百亿级企业、3家五十亿级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45家。力争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建材家居产业产值分别达到760亿元、260亿元、400亿元,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产值分别达到500亿元、760亿元、8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别达到500亿元、600亿元、230亿元、50亿元。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超过100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件。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全市园区亩均税收达20万元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省定目标,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关键词 【主攻方向】

  改造升级3个传统产业,巩固提升3个优势产业,培育壮大4个新兴产业,构建以“334”产业矩阵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个传统产业: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建材家居

  3个优势产业: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

  4个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与前提。我市的“334”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梯次结构,既立足基础、因地制宜,又凸显了益阳的优势与特色。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食品加工产业已经纳入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益阳粮食、黑茶、笋竹加工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国联水产、世林食品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也有辣妹子、金之香、芦小妹等在省内外叫得响的品牌。《实施意见》中明确要加快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提高农副食品加工转化率和精深加工比重;提高畜禽肉蛋制品和淡水鱼、小龙虾等水产精深加工水平;壮大休闲熟食、方便食品、预制菜产业,巩固发展粮食加工产业。做强“安化黑茶”品牌等。

  ●轻工纺织是我市十大产业链中重点发展的产业,有一定的历史底蕴,有生辉纺织、吉祥家纺等一批既有资源又有品牌的优势企业,在省内有一定市场份额。《实施意见》中明确,培育壮大日用化工、包装印刷等日用品制造业;重点发展竹加工产业;积极拓展“以竹代塑”市场;改造提升纺织服装产业;支持广场舞服饰等传统棉麻纺织产业打造品牌产品等。

  ●建材家居方面我市有临亚建材、愿景住工等4家企业已发展成省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实施意见》中明确要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建设;加大PC构件、钢结构、木结构等产品研发应用力度;逐步提高建筑材料产业绿色化水平;有序推动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优化金属家具、木质家具产品供给。

  立足产业比较优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已纳入省新兴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2023年总产值331.87亿元,占全省营收总额8.5%,排名全省第4位;规模工业企业达123家,年产值3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以上企业4家,已成为我市主导产业。《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推动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扩能升级,实现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巩固提升铝电解电容器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奋力打造PCB“第三极”;巩固扩大我市PCB产业市场占有率;加快形成“电子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子智能制造设备”产业生态。

  ●我市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内唯一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市,培育了一批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打造了大通湖大闸蟹、南县小龙虾、安化黄精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在我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施意见》中明确,现代农业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构建“4+N”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鼓励县市区参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推进农业设施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广“互联网+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我市文化旅游已纳入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势产业,近三年新建成4A级景区8家,清溪村“文学村庄”、桃花江竹海、明清古巷等项目建成运营或全面提质,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增长。《实施意见》中明确,文化旅游产业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擦亮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村庄名片;积极打造全国知名文化旅游健康休闲目的地;推进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乡村旅居、户外露营、生态康养、水上运动、文娱演艺等新业态;打造城市文化IP;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近年来,以三一、中联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摊铺机、铣刨机,推出智能农机、混凝土机械创新产品,有力推动了我市制造业向高端化跃升。《实施意见》中明确,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做大做强工程机械产业链;着力引进大型整机生产企业;推动加工机床、工业母机等集聚发展;加快建设“船舶制造特色小镇”,引领推动船舶制造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发展特色农机装备;大力发展适应山丘区的农机设备,引导企业围绕粮食生产、茶叶加工等方面研发栽植机、抛洒机、履带拖拉机、育秧播种一体机、谷物烘干机等智能设备。

  ●以金博股份为龙头,我市集聚了一批技术先进、效益良好的碳基复合材料生产、服务企业,《实施意见》中明确,新材料产业要统筹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提升细分领域的产业集聚度;打造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区域性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基地;聚焦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碳化硅材料、石墨及石墨烯材料等重点领域;开展钨钴合金、钛合金、新型轻质合金、高性能金属绳网、稀土、粉末冶金材料制备技术攻关;拓展化工新材料产品;延伸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条。

  ●近年来,华翔翔能、中科宇能、长天新能源等企业,在制造新能源装备、先进储能电池等领域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实施意见》中明确,新能源产业要布局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积极发展智能电力、风电叶片、光伏组件等新能源电力装备;推动风电、光伏发电与新型储能技术的融合;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动碳陶刹车盘、车载雷达、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光学镜头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化;大力发展新型储能电池产业;规模布局新型储能电池制造;探索发展氢能产业;打造集研发创新、装备制造、运维服务为一体的氢能产业发展体系。

  ●我市拥有以汉森制药、津湘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在现代中药及化学合成药等领域逐步发展,具有较大的巩固提升空间。《实施意见》中明确,生物医药产业要着力发展生物药物;引进干细胞技术及治疗产品等生产企业;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培育中药材品牌;开发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和现代天然植物提取技术;发展中医药产品、中医药功能食品及保健品;支持发展化学合成药物;培育发展化学特色原料药、关键医药中间体及新型辅料制品等新型药用材料制造产业;大力发展医疗配套产业;加快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

  关键词 【重点工程】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为加快构建益阳“334”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意见》中明确了6大工程为实施路径:

  ●产业布局优化工程。加快构建布局合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功能协调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产业;奋力打造“一都一谷一极”;着力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

  ●科技创新攻坚工程。实施“三十双百”科创行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承接地;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培育建设一批国省级创新平台;持续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揭榜挂帅”活动。

  ●产业链群提质工程。推动电子信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五大战略性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巩固提升电容器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船舶制造、电子电路板、黑茶制造、生态竹木加工等省级产业集群,培育孵化先进碳基材料、稻虾精深加工、钨钴循环利用、绿色建材与装配式建筑、家纺服装等一批新的集群;推动十大产业链发展壮大;引导促进本土优势企业扩能升级;加快推进产业“东接东融”。

  ●开放融通赋能工程。积极支持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加强对重点行业出口的分类指导;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营销体系建设;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益阳协同联动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持续推进湘商回归;优化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服务。

  ●数实融合升级工程。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广智能制造;加快商贸、物流、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提能增效工程。实行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的差异化发展;支持园区围绕主特产业精准招商;推动原地倍增、招引新增“两增并举”;深入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加强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关键词 【保障措施】

  ●建立系统推进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产业链)制度。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统筹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各市直责任单位协同配合,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产业主攻方向,形成横向联动、纵向协同的工作合力。

  ●形成梯度培育机制。对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实行滚动培育、梯次发展、增量开发、迭代升级的动态管理模式,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度培育。

  ●优化环境保障机制。加快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匹配的“三化”一流营商环境。

  ●完善督导激励机制。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对重点项目(产业链)推进、市委市政府领导交办问题落实等有关工作情况开展跟踪问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李伟责任编辑:黄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