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麻河口镇东胜村助农农业生态稻虾种养基地。
桃江县马迹塘镇村民在山上采挖春笋。夏训武摄
近年来,我市围绕粮食、茶叶、水产和笋竹等4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安化黑茶”“南县稻虾米”“南县小龙虾”品牌,积极推介“沅江芦笋芦菇”“大通湖蟹”“桃江竹笋”等区域公用品牌,逐步创响“银城木槿”“清溪高油酸油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扶持壮大一批企业品牌,构建“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体系。目前,全市农业“4+N”产业布局初具规模。
特色品牌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在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发布的《关于2023年“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评选结果的通报》中,南县稻虾米成功获评。据了解,本次评选根据《2023年“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评分指标》,结合往年获评情况、入选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情况、市州推荐情况等,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及综合评审,最终决定授予南县稻虾米等20个农产品品牌为2023年“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
南县是享誉全国的“鱼米之乡”“洞庭明珠”,稻虾产业规模和影响力跻身全国三强,全县已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62万亩,年产稻虾米原粮33万吨、小龙虾12万吨,综合产值达155亿元。2022-2023年度“南县稻虾米”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31.1亿元,位居南方大米首位,成为南县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增收的主导产品。同时,通过集中连片稻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50%以上,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培肥了耕地地力,提升了稻虾品质,昔日的低洼田变成了“聚宝盆”。
2月23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提出:“聚焦富民增收,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突出主导产业带动上,坚持求精不求多,统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市级层面重点打造粮食、茶叶、水产和笋竹等4大主导产业,县级层面协调发展畜禽、蔬菜、油菜、油茶、水果、中药材等N个“一县一特”产业,形成全市乡村产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对标“五彩湘茶”“洞庭香米”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要求,加快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在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将认真落实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动方案,新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980亿元。积极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性家庭农场,打造一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一县一特”产业特色鲜明
“如何高效引导笋农科学挖笋?今年春笋收购价怎么定?怎么杜绝负面竞价?新加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要怎么做……”2月23日,桃江县马迹塘镇竹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工作小组组织召开2024年马迹塘镇春笋收购工作座谈会,桃江极野食品、竹缘林科等龙头企业以及各竹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围绕2024年“竹业小镇”竹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春笋采挖、加工、收购、销售等环节,深入开展讨论交流。据了解,桃江县拥有竹林面积115万亩,居全国第三、湖南第一。近年来,桃江把竹产业作为“一县一特”主导产业、乡村振兴赋能产业、富民强县支柱产业来打造。2023年,收购鲜笋近1亿公斤。“桃江竹笋”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实现从竹笋、竹根到竹竿、竹枝、竹叶的全竹利用。目前,已开发17大类400多个产品。
3月的南洞庭,莺飞草长,正是采摘芦笋的旺季。在沅江市湖区乡镇,当地村民抓紧晴好天气采摘芦笋。据了解,沅江市有45万亩高产芦笋基地,一批采摘年存量约14万吨。近年来,沅江市委、市政府按照“绿色健康、药食同源”理念,实施芦笋由生态食品到功能食品再到保健药品的“三步走”战略,推进沅江芦笋产业化建设。如今,沅江芦笋产品已销往北上广等30多个大中城市,力争在10年内,“沅江芦笋”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3月4日,大通湖区北洲子镇勇文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工人们在蟹塘边忙着拆包装袋,投放蟹苗。3月天气回暖,当地蟹农开始投放蟹苗,采购品种多为“江海21号”“长江2号”等。往年都采用干运方式,今年湖南洞庭禛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改用水运方式,从崇明岛购进一批蟹苗,蟹苗入塘存活率明显提高。据了解,大通湖区目前已完成1.2万亩蟹塘投苗,预计3月底前将完成全区2.1万亩蟹塘投苗。
1972年,大通湖在全省率先试水人工养殖大闸蟹,2000年从上海崇明岛引进蟹苗后,拉开大规模养殖大闸蟹的序幕。此后,凭借黄满膏腴、肉质劲道的特点,大通湖大闸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跻身“中国十大名蟹”,出口欧盟、新加坡、菲律宾、阿联酋等地。近年来,当地创新“水草+螃蟹”生态养殖模式,大闸蟹品质更好,口感更鲜美。2023年,“水草+大闸蟹”养殖规模达1.6万亩,年产量1000吨,总产值2.3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进一步培育壮大安化黑茶、南县稻虾、桃江笋竹、沅江船舶制造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有序推进桃江竹业小镇、南县稻虾小镇等省级农业特色小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