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泥江口镇将废弃矿坑打造成天目湖游园。吴胜琳摄
春风拂面,莺飞草长。近日,记者探访我市部分农村文旅热点地区,只见村庄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木成景,农家小院、美丽屋场、美丽庭院恬淡雅致……映入眼帘的一幅幅山水田园画卷,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发力整治“五边七乱”问题,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从整洁到舒适到美丽的“三级跳”打好“底色”。
高位推动健全机制 下好“一盘棋”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引领、万村振兴”迭代升级,我市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明确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从紧从实从严部署实施。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实现规范化推进、精细化管理,一直是工作中的难点。“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先后出台《益阳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工作意见》《益阳市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提升”行动建设“五和五美”乡村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同时,用好考评指挥棒,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以前全市垫底,现在打了‘翻身仗’。”大通湖区千山红镇一度工作落后,镇党委政府知耻而后勇,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铺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强标准、加进度,通过比学赶超一系列手段充分激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后来居上。
科学施策攻坚克难 啃下“硬骨头”
经过多年整治提升,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但还有几个难啃的“硬骨头”,如乡镇集镇乱停乱靠、占道经营,农贸市场脏乱,农村地区垃圾乱扔、杂物乱放等问题。如何根治这些问题?我市的做法是:动真碰硬,以“专项行动”向“硬骨头”发起冲锋。
今年以来,我市将整治“五边七乱”问题作为重点任务,聚焦路边、屋边、水边、田边、山边,集中整治垃圾乱扔、杂物乱放、污水乱排、摊点乱摆、广告乱贴、电线乱拉、房屋乱建问题。
赫山区泥江口镇樊家庙村党总支早前因村容村貌脏乱差等问题,被认定为全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樊家庙村以天桥墟场等人流集中、群众反映较多的几处区域为重点,集中开展整治整改工作,组织党员轮流监督、调度,对天桥组臭水沟进行清污、整修,把一处处臭水沟变成了通畅的过水渠。
桃江县鲊埠回族乡南京湾村是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村,该村探索“六六六”工作模式,通过狠抓“六个一”设施投入、“六个一”宣传动员和“六个一”服务保障,有效破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难题。“通过测算,试点后不可回收垃圾的产出量同比下降三分之二,全年可减少费用支出近3万元。”
发动群众全民参与 共建美家园
“我们家的卫生搞好了,赶快让我离开‘黑榜’吧!”这几天,大通湖区北洲子镇向阳村村民倪凤喜见到“五老”监督员就忙不迭地请他们来家里检查卫生,希望能尽快从“红黑榜”公示栏的“黑榜”中除名。
原来,该镇为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邀请各村老党员、老教师、老组长等“五老”人员组成监督小组,每个月不定期上门检查环境卫生情况,一一拍照、打分,根据分数高低,确定“红黑榜”人员名单,每月将结果张贴在村、组的公示栏内。
“人居环境靠大家,只有人人参与,这项工作才能持续开展下去。”谈起设置“红黑榜”的初衷,大通湖区千山红镇有关负责人这样说。为推动实现“人人参与”,镇里层层召开动员会、调度会、推进会、屋场会,出动宣传车,发放倡议书,组织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开展“敲门行动”,开展积分兑换、最美评比等活动,可谓下足了功夫,也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为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全市各地新招频出:创新联系服务农户机制,将农户庭院环境整治纳入村组网格化管理;探索镇村干部、党员组长、妇联执委、群众代表和志愿者包组包片包户责任制,确保农户全覆盖;完善县、乡、村奖惩激励机制,制定“看、评、议、考”具体办法,落实奖优罚劣措施。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市以永远在路上的工作准则,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2月29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整洁行动,聚焦“五边”区域环境卫生秩序问题进行常态长效整治,进一步营造干净、整洁、清爽的村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