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稳稳的幸福”

——我市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扫描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3-09-21 08:59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赶制订单忙。曹灿摄

  一根钩针,一双巧手,上下翻飞间,五颜六色的毛线就被编织成了花朵、发饰、抱枕、衣服等精美产品。9月20日,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双腿残疾的郭美兰正带领十多名残疾人朋友赶制一批手工花朵订单。靠着精湛的编织技艺,他们每月能赚2000至3000元。中心负责人周妹介绍,这里不仅为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还会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帮他们寻找就业门路。这是我市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着力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全市29.57万名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织密保障网 兜牢民生底线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为了让他们共享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我市将残疾人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谋划,一体推进。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益阳市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益阳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益阳市“十四五”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方案》《益阳市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制定“益阳方案”,付诸“益阳行动”。

  益阳民生账簿上,专属残疾人的幸福不断“加码”。残疾人五保、低保政策得到充分落实,“两项补贴”逐年提标。今年来,全市共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61301人次2090.201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63967人次3711.286万元。为45305名残疾人城乡居民代缴养老保险401.13万元,为118902名残疾人城乡居民代缴医疗保险费2996.15万元。

  全市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13家,集中托养445人,居家托养940人。市残疾人托养服务走在全省前列,托养设施项目获得国家支持。另外,市残联严格按照《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秉承“康复一名儿童,幸福一个家庭”的理念,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残联主抓、机构实施、财政保障、部门支持、社会补充”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模式,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应救尽救”,残疾儿童康复有效率为100%;家长培训率为100%,家长满意度为96%。

  改造精准化 彰显人文关怀

  “厕所改造以后,方便多了。”近日,家住赫山区笔架山乡徐家坝村的困难残疾人何启明,用上了“量身定制”的坐便器、扶手等无障碍设施。以前,肢体残疾的她上厕所都要家人帮忙。无障碍改造之后,她自己可以在无障碍卫生间洗漱了。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近年来,我市以“三个统一、三级联动、三方评估”为抓手,扎实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我市重点民生实事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造福5000多户家庭,中心城区11个乡镇(街道)75个村(社区)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现“动态清零”。

  据了解,无障碍改造包括但不限于起居室、厅堂、厨房、卫生间、阳台、地面、通道、墙面、门窗等无障碍设施改造,也包括保障残疾人安全、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的智能化家居家电设备,还包括排除用电安全隐患的水电线路改造和安全插座开关配置,以及辅助器具适配安装等。据统计,今年我市已为1062户困难残疾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提前完成省定重点民生实事任务。

  打通就业路 托举精彩人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由于劳动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困难残疾人家庭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改善物质文化生活。为寻找残疾人就业突破口,我市各方形成合力,不断扩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

  2018年以来,我市举办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30多场,免费培训残疾人1万多名;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新增灵活就业残疾人4500多人;开展“点亮万家灯火”托底帮扶残疾人就业行动,实施“阳光增收计划”,扶持5000多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创办“美丽工坊”,帮助300多名残疾妇女就业。

  在益阳市商业样板街经营美甲店的莫小玲,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因出生时就是畸形儿,莫小玲长期被禁足家中,直到16岁才第一次踏出家门。进入社会后,为练就一技之长,她参加了残疾人美甲培训班,经过2年多的潜心学习和刻苦训练,她的技艺突飞猛进,先后在市级、省级以及全国美甲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

  2022年底,在第24届湖南省美容美甲职业技能竞赛中,莫小玲斩获两项金奖,并拿到全能第一的好成绩。目前,莫小玲店铺会员达到600多人,月收入超万元。“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人生,残疾人也可以。”莫小玲自信地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曹灿 曾建兵 汤红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