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骄阳,热情似火。
7月4日,一副印着“军民鱼水情”的匾额,从100多公里外的大山深处送到了益阳军分区。“山绿了,水清了,道路平坦了……这两年,村里的变化让村民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握着军分区领导的手,安化县梅城镇清水村党总支书记吴毅激动地说,“谢谢你们,为我们村带来了新气象、新发展。”
2021年5月,益阳军分区牵头,联合两家后盾单位,组建工作队进驻清水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2年来,3家单位齐心协力,全面推进清水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迷彩力量”。
宜居——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这条乡道,以前弯多路窄,路面破损严重。”村民严建云指着村部门口的公路介绍。现在目之所及,6米宽的道路,平坦地向大山深处延伸而去。
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益阳军分区主官亲自挂帅督办,军分区机关内常设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同时,选拔优秀干部带队,并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开展长期驻村工作,严格落实驻村考勤、请销假等制度,确保吃住在村、岗位在村、工作在村。
工作队进驻后,发挥军人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召开村民座谈会、入户走访、实地勘察,听取村民意见、了解村民需求,制订乡村振兴工作计划。益阳军分区多次牵头召开协调会,对乡道加宽维修、公路绿化亮化、产业奖补激励等8项重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其中,修路作为当务之急列在第一条。
清水村地处崇山峻岭之间,616乡道是进村的唯一通道。勘测、筹资、启动……在军地携手努力下,2022年12月22日,长4.8公里、宽6米的乡村道路拓宽改造三期工程全面完工并顺利通车,600余户村民的出行难问题解决了。
路变平坦了,路边的环境也变美了。
驻村工作队采取分区分片负责的办法,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和美丽屋场建设;检查督促与奖评激励结合,坚决杜绝公路沿线乱扔垃圾、家禽散养等现象;有序推进厕所革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兜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孙娭毑的门坏了,吴爹爹牙龈肿痛,五保户毛爹的脚气严重溃烂,周爹的菜园要重砌……每当村民有困难,驻村工作队的同志总是第一时间出钱出力,送医送药,真的很感动。”村民彭本荣说。把村民的事放在心上,倾听村民呼声,解决村民诉求,一直是驻村工作队的办事准则。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摸排,形成重点监测户、脱贫户、低保户等10类人员名册,落实动态监测和结对帮扶,坚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为切实了解村民需求,益阳军分区主官坚持每季度至少前往驻村点开展一次调研,研究确定发展方向,制定落实具体措施,积极协调帮扶资金,并上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驻村工作队严格落实走访制度,每月对重点监测户开展走访1次以上,做到一户一台账,详细了解村民所想所需所盼,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难题,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发展——保障粮食生产,挖掘特色产业
“在家种地,既能照顾家人,也能赚钱。”村里种粮大户谭显均说,“去年夏天,连续50多天几乎没下一滴雨,幸亏有工作队帮忙,收成才没受到太大影响。”
旱灾发生时,正值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就在谭显均等种植户心急如燎之际,驻村工作队积极寻找水源,采取区域调水、错峰用水等措施,保障农作物灌溉,尽最大努力将种植户损失降到最低。
清水村原本不缺水,但自从村里发现煤矿,一直是重点煤源村,长年的采煤造成这里地质、水质生态受损,农业和生活用水受到影响。
今年村民们再也不担心缺水了。原来,在军地协调下,2022年清水村的另一项工程——清溪渠改造完工。2公里长的溪渠经过改造、加固、疏通,使农田灌溉有了保证,村民不再受干旱之苦。“清溪渠修好了,今年我扩大了种植面积。”看着清澈的水流,谭显均眼中满是希望。
除了粮食,特色农副产品的畅销也让村民看到了新的致富路。近两年来,在益阳军分区的协调下,通过消费帮扶的方式,让野生天麻、稻花鱼、干笋、腊肉等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大山,切实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扶智——守护乡村孩子求学梦
村民孙芝兰一有空就会到村部来坐坐,和驻村工作队的队员、退役军人刘威聊聊孙子的近况。
孙芝兰是刘威结对帮扶的对象。孙芝兰的儿子意外去世,她独自抚养孙子,生活过得艰难。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切实落实帮扶政策,改善她的生活状况,资助其孙子顺利完成学业。刘威还经常上门,为老人解决实际困难。今年,孙芝兰的孙子大学毕业,已进入铁路公司工作。“多亏你们帮忙,现在孙子长大了,我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孙芝兰掩不住满脸的喜悦。
据了解,驻村工作队全面落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的帮扶资助政策,其中,仅2022年,就协助发放教育补助130人次7万余元。通过“雨露计划”发放职业学历教育补贴29人次4万余元,为大山里的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迎来新的希望。
甯傛斂搴滅綉绔�
鐪佹斂搴滅綉绔�
鈥滄箻鏄撳姙鈥濊秴绾ф湇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