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发布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该条例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其中包括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场所、商场、书店等。目前我市公共场合禁烟情况如何呢?5月31日,第36个世界无烟日当天,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部分公共场所,发现随意抽烟的行为受到约束,但并未杜绝。
记者走访:“请勿吸烟”标志随处可见
医院、车站等室内公共场所人流量大,在候诊、候车时,不少烟民喜欢来一根。当日,记者走访了市中心医院、万达广场、朝阳汽车站等公共场所,发现禁烟标志随处可见,犯了烟瘾的市民,自觉站到了室外吸烟。
在市中心医院门诊大楼外,记者看到不时会有烟民走出来吸烟。市民唐志鹏已有22年烟龄,他表示,这几年他在建筑公共场所吸烟,总会有工作人员提醒他掐灭烟头,现在他已养成了不在建筑公共场所吸烟的习惯。在万达广场一出入口处,市民朱园宏正在灭烟台处处理烟头,他说:“里面不能抽烟。现在不用保安提醒,我每次进万达广场前,都会自觉灭烟。”在朝阳汽车站候车大厅内,有一名中年男子吸烟,但在工作人员的劝导下,也掐灭了烟头。医院保安和车站工作人员都表示,现在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的市民越来越少了,即使有人吸烟,被提醒后也会及时掐灭。
不过,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多家餐饮店和网吧控烟仍有难度。不少餐饮店里,市民在饭桌上吸烟的现象随处可见。在羊舞岭社区一家网吧内,虽然贴有禁烟标志,但每张桌子上都摆有烟灰缸,几个年轻人一边抽烟一边玩游戏。网吧网管称:“顾客抽烟我们也没办法。不过网吧内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语音播报,在提醒客人注意保管财物的同时,也要考虑他人健康和环境卫生,不要吸烟。”
医生提醒:提高对“二手烟”危害的认识
今年无烟日宣传主题是“无烟为成长助航”,这意味着,要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无烟、清洁、健康的成长环境,多措并举构筑青少年控烟防护网。
“室内全面无烟,不吸烟者才‘安全’”,市中心医院戒烟门诊主任医师刘飞宇表示,即使吸烟区域具有一定通风条件,但“二手烟”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仍可存留在地毯、窗帘、衣物、食物、家具等物品中数周甚至数月。因此,只有室内全面无烟才是保护不吸烟者免受吸烟危害的唯一途径。
刘飞宇建议,市民在工作场所、公共场所,要敢于对“二手烟”说“不”。面对吸烟者,应主动劝导其掐灭烟头,或离开室内,以保护多数市民,特别是易受吸烟危害的妇女儿童。
那烟要如何才能戒掉呢?刘飞宇表示,对于烟民来说,何时戒烟都不晚,而且越早越好。目前,除了尼古丁替代药品等药物治疗外,“五日戒烟法”在国际上也备受推崇,其精髓就在于有组织地、科学地执行戒烟计划。烟民可以选择特别的日子(如升职、节日、自己或家人生日)开始戒烟,并向亲友郑重宣布,以获取大家的支持与监督。戒烟期间,在两餐之间喝6至8杯水,促使尼古丁排出体外。每天洗温水澡,忍不住烟瘾时可立即淋浴。同时,要充分休息,生活作息有规律;饭后到户外散步,做深呼吸15至30分钟;不要喝刺激性饮料,改喝牛奶、新鲜水果或果汁;尽量避免吃家禽类食物,不要吃油炸食物、糖果和甜点,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以及维生素B类食品,安定神经排除尼古丁。
记者手记 “最严控烟”需要最广泛的参与
在餐馆包厢内,亲朋好友吞云吐雾,陪坐一旁者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在职场,上司领导烟不离手,员工们也一贯只是“敢怒不敢言”……
控烟这么久,国家地方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法律规定,但至今仍未取得“决定性胜利”。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公众场合缺少强势在场的“执法”,光凭零碎的提醒和禁烟标志,远不能回应公众关于强力控烟的期许。《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落实,如果没有社会公众的监督制止和广大烟民的主动配合,控烟办法恐怕依旧还是很难奏效。比“最严控烟令”更严的,乃是公民的责任意识。控烟条例起到的作用,归根到底还是规劝大家不要吸烟,只有全民控烟,才能真正让条例落地。可见,不仅吸烟者应自律,公民也要敢于向二手烟说“不”,而并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监督不仅仅是执法部门的事情,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笔者呼吁,公众都应积极主动参与到控烟行动中,烟民们应充分认识到吸烟对自身、对他人、对环境的危害,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放弃这种“自愿选择的不良习惯”。不吸烟者也有责任积极进行规劝甚至举报,不便或不敢当面阻止的,还可以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