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枫 作品要有生命力,就要走进生活、贴近群众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3-05-25 08:42 浏览量:365
字体: 小 大

  “作为一名读书人,开卷有益,建议多读当下的作品,读和自己有关的作品,向生活学习,以人民为师,从人民的火热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创作自由。”5月22日,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委会委员石一枫接受记者采访时如实说。

  石一枫,北京人,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201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漂洋过海来送你》《红旗下的果儿》《恋恋北京》《心灵外史》《借命而生》等,小说集《世间已无陈金芳》《特别能战斗》等。获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十月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小说选刊奖等,《入魂枪》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谈及初次来益阳,对这座城市的印象,石一枫用了“两个没想到”来形容。他说:“到了益阳,感觉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这儿的绿色很浓烈、鲜艳。这些对你们来说是习以为常,但是对我们北方人来说还是比较震撼,这是我来了这里的第一个没想到。第二个没想到的是,南方的农村建设得这么好。在清溪村,我们参观了作家书屋,这不是简单的书屋,而是老百姓文化生活的场所,说明当地人不光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也很充实。”

  如何当好人民的学生,石一枫说:“人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活生生非常具体有思想的鲜活个体,搞文学其实就是研究人。人民和文学中的人是紧密挂钩的,人民就是人,作家常年研究人,但是如何在写出人性的基础上再写出人民性,把人民性和人性在作品中妥帖挂钩,这是我们作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需要研究的课题。”

  怎样在这个新时代写出一些接地气的,能促进人们生活的作品,石一枫表示,文学作品都是来自于一个地方的文化气息,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气息。这次到湖南,感觉烟火味特别足,每个人心里都很有韬略。当一群很有韬略的人去写烟火气,一定很理性、敏锐,肯定会是好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要有生命力,就要走进生活、贴近群众。越想要写出好作品,越要用更多的时间投入生活,在现实中写出来的作品,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不是空的。所以要向生活学习,以人民为师,找到地方的特殊性,一点点积累下来作为文学创作的基础。

  《世间已无陈金芳》《特别能战斗》《飘洋过海来送你》……品读石一枫的作品,语感风趣幽默又浪漫,文字简洁朗朗上口又生活气息浓厚。“作为一名北京人,平时说话就比较逗,说话的习惯会带进写作,也就是说文学作品要让人在字里行间能读出一点乐趣,没有这点乐趣,我觉得对不起读者,生活习惯和写作习惯是互通的。”石一枫说。

  在当下短平快以及视频化文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如何在这个新时代写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石一枫说:“面对冲击,需要我们在文学创作上有自己的坚持,文字质量一定要保障,要给读者独特的审美享受,读者只会对和自己有关的东西感兴趣,如何写出让形形色色、各行各业、各种年龄阶段的读者都喜欢的文学作品,就一定要重建文学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卢静责任编辑:徐王敏
打印 关闭
鍒嗕韩鍒帮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