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74岁的原湖南工具厂退休职工邓才政告诉记者,医保新政策实施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开了7副中药,共发生门诊费用800多元,门诊直接报销了600元,老人连夸政策好。
72岁的郭俭辉是娄底市涟源煤矿机械厂退休职工,居住在赫山区会龙山街道。他告诉记者,现在就医方便多了,出门就能看病抓药,“门诊共济”真好。
据了解,去年12月1日起,我市正式实行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制度,明确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将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切实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截至目前,全市230家定点医院均已开通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业务,全市职工普通门诊结算17.39万人次,统筹基金支出3320.26万元,实现了“门诊共济”全覆盖。“门诊共济”政策推行后,我市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划入每年人均减少624.14元,退休人员每年人均减少1003.08元,“共济”红利释放明显。
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的政策更倾向于大病住院、慢病报销,普通门诊费用需要个人负担。实施“门诊共济”政策后,不仅鼓励参保职工就近看病,还能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引导分级诊疗、激活基层医疗资源,更好地方便群众就近享受医疗服务,解决了个人账户资金“有病不够用,没病不要用”的问题。去年同期社区门诊人数为697人次,今年门诊人数明显增多,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制度越来越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为了让更多老百姓更深层次了解“门诊共济”政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市医疗保障局组织成立了政策宣讲小分队,进机关、进园区、进社区,宣讲政策110余场次,印发宣传资料10余万份,并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把全市1462个医保服务站(点)作为前沿阵地,优化服务管理,提高群众满意度。
为切实减轻参保人员药品费用负担,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我市从今年1月起,将43个病种纳入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每月医保支付限额从120元至4250元不等。符合享受职工医保慢特病门诊待遇保障条件的参保人员在门诊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费用,不设起付线;在慢特病门诊待遇保障政策规定的药品费用限额内,在职职工按照80%、退休人员按照85%的比例支付。此外,全市参保人员在职工门诊慢特病、门诊放化疗、双通道药品管理等政策实施中均可享受门诊报销,进一步提高医保报销待遇水平。
市政府网站
省政府网站
“湘易办”超级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