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中福的“一号虾铺”开业半年,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资阳区“碗里面”小吃店生意火爆。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两年多时间里,餐饮业作为接触性、聚集性行业持续遇冷,让众多餐饮人叫苦不迭。期间,益阳餐饮业同样经历了重重煎熬,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逐渐适应疫情变化,再到如今的花式“自救”,一些实体餐饮店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化危为机,走出了“突围”之路。
“目前益阳中心城区有大小餐饮门店6000多家,与2年前相比,虽然从业人员稍微减少了,但整体平稳。”市餐饮协会秘书长易奕宏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餐饮业面临较大压力,小部分门店因坚持不下,退出了市场;也有人看重一日三餐这个刚需消费,毅然选择进入餐饮市场。2年间,政府、部门高度关注餐饮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餐饮人也主动想办法、找出路,涌现出了不少突围“模范生”。
打造新品牌
政府搭台,商家“唱戏”,打造市井小吃公共品牌
资阳区是吃货们的天堂,数不清的特色小吃承载着几代益阳人的味觉回忆,于是,老巷子里藏着的老味道成了无数人痴迷的美味。近年来,资阳区持续利用春节假期、国庆黄金周、旅游大会等契机,举办不同主题的美食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立体消费模式,推介资阳特色美食,推出“资阳小吃”公共品牌。如今,“到资阳去吃好吃的”俨然成了吃货们的专用“暗号”。
今年国庆假期,资阳美食节如约而至。记者注意到,与往年相比,今年新增了一个叫“桥北味道”的品牌。这个品牌专门设立了免费试吃区,现做现吃,吸引了不少游客试吃、选购。原来,“桥北味道”不是某一种小吃,而是资阳区汽车路街道辖区内的40多种特色小吃,包括肖老倌馄饨、陈婆婆甜酒、周记干坨子、赵记月饼、彭记油碗糕、湘珍酱干等等。“这些美食都可以称为‘桥北味道’,我们做了整体包装设计,把其中能包装后出售的食品做成礼包,作为游客的伴手礼出售。还绘制了地图,详细标注每一家店铺的位置,方便食客到店品尝。”汽车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这家店是‘桥北味道’中的代表,我们每周都来吃。”“我也吃了好多年了,味道一直没变。”10月25日17时许,位于资阳区五一东路348号的“碗里面”小吃店,已进入用餐高峰,收银台前,食客边排队点餐边交流“吃货”心得。记者看到,店内摆放了大大小小30来张桌子,不到18时,已基本坐满了。每张桌上摆放着香辣卤味、蒸饺、猪油拌粉、肉丝面等小吃,食客们吃得津津有味。“我们这家店从2005年做起,一直是我们两口子经营,靠着食材新鲜、味道过硬、干净卫生的口碑,吸引了一大批顾客。2013年,儿子大学毕业后,继承了这门手艺。十几年里,我们店面也从最开始的1间,变成了现在的3间。”老板周萍告诉记者,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有时不能开门营业,生意淡了一些,好在政府、街道总是想方设法帮忙宣传,所以每一次关店后重新营业时,还有很多人记得这家店,经常来光顾。
尝试新“玩法”
商家“各显神通”,玩转短视频、团购套餐、线上营销新模式
2个固定“演员”,加上手机、三脚架、日光灯,临时想点“段子”,没顾客用餐的时候拍一拍,剪一剪,这就是餐饮人汤浩宇拍摄抖音视频的全部“秘诀”。半年前,汤浩宇在中心城区福中福开了一家名叫“一号虾铺”的夜宵店,投了近50万元。本想着自己以前经商时积累了一些人脉,生意应该不会太差。刚开店时,正值夜宵旺季,生意确实不错,可近段气温逐渐下降,生意也跟着差了不少。“今年的生意估计就这样了,我们只能期待明年会更好,所以现在要想办法宣传,吸引关注,为明年打好基础。”汤浩宇告诉记者,闲时,他就和自己的外甥兼合作人一起拍视频,内容都是轻松搞笑的生活片段,目前已拍了40来个作品,收获了1000多名粉丝,有时顾客来了还会调侃,“汤老板,最近段子拍得不错啊。”“拍视频也不要什么成本,一条视频能吸引一个顾客也是好的,总比没有强。”汤浩宇表示,自己会坚持拍视频,同时做好产品、提高服务、搞好卫生,相信下一个旺季一定会如期而至。
同样运用短视频进行宣传的,还有阿俊餐饮公司。“我们在拍短视频的基础上,推出了团购套餐,还组建了线上直播团队,定时、分组进行线上直播,方便顾客预订酒席和产品。”10月24日,阿俊餐饮公司负责人刘人俊告诉记者,经历了几轮疫情突袭,公司不断总结经验,从各方面做出调整,以求更好适应当前形势。“我们先是调整菜单,降低人均消费,更符合老百姓的用餐需求;然后通过食材的差异化,把很多外地食材带回益阳,如云南野生菌、西北沙葱、内蒙草原羊、山东鲍芹等,增加核心竞争力;同时,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加强公司统一管理,扁平化组织层级,提高团队执行力。”刘人俊介绍,今年在采取一系列调整优化措施后,公司新增了2家连锁店,目前旗下共有8家门店,经营情况都比较好。
开辟新赛道
瞄准预制菜市场,延伸产业链,发挥益阳农产品优势
受疫情影响,近年来“懒人经济”、疫情宅家等变化也引导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更便捷、更高品质成为消费者的新需求,一些餐饮企业瞄准预制菜市场,成功开辟了新的赛道。
在赫山区桃花仑路万木春购物广场对面,一家名为“林结巴”的预制菜品牌店,推出了兰溪牛杂、黄焖鸡、墨鱼猪肚炖河蚌等多个预制菜超80款菜式。临近饭点,客人络绎不绝。“今天家里有客人来,特意预定了老鸭啤酒鸭、糯米笋风吹肉、兰溪牛杂,回家放锅里简单做一下,再炒几个小菜,就能吃饭了,很方便。”10月23日17时许,市民陆女士按照订单来取自己提前一天预定的菜品。有了这些预制菜,只要半个小时,陆女士就能轻松搞定晚餐。记者看到,为了方便顾客了解菜品的味道,店家设置了试吃区,现场烹饪后供顾客试吃。店内商品分私人订制菜肴、短保锁鲜、家庭便捷等分类陈列,商品琳琅满目。
“林结巴湖南首家品牌店开业是为了能够让预制菜与普通市民紧密结合,为居民提供一个方便采购的消费平台。”益阳世林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世林表示,预制菜上游连着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下游连着餐饮业转型和消费变革,是促消费促转型的有效抓手。企业将在全国推动“千城万店”的战略布局,在全国一千个城市的写字楼、社区,打造超级渠道,构建新的消费场景。同时,将赫山兰溪大米、桃江竹笋等地理标志农产品、益字号农产品导入预制菜产业链,助推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公司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家庭消费的便捷预制菜、自热米饭以及各种礼盒包装的腊鱼、腊肉、腊鸡等腊味制品、预制菜制品、开袋开罐即食产品等。不久前,公司聘请了长沙理工大学青年教授王建辉为首席科学家,这也是湖南预制菜行业的首位首席科学家。
面对预制菜这个朝阳产业,国联(益阳)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以小龙虾为主打菜的水产预制菜品。在公司的陈列冰柜里,记者见到了品种繁多的水产预制菜品,比如鲜虾塔可饼、水晶虾饺、大颗粒鲜虾滑、藤椒鱼片、剁椒鲳鱼、金汤酸菜鱼……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预制菜很受年轻人的喜欢,买回家只需稍微加工就是一道美味佳肴。大部分产品在沃尔玛超市、京东生鲜、盒马生鲜、顺丰优选等大型销售渠道都能买到,非常方便。
市政府网站
省政府网站
“湘易办”超级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