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益阳市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以坚决的态度、铁的手段和过硬的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的耕地保护责任,全市协同推进耕地保护工作。
《措施》明确,要全面构建“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建立市、县、乡、村、组(网格)五级田长制,由党政一把手担任,在行政村的各组配1至2名耕地保护网格信息员。市级和各县(区、市)设立田长办公室,挂靠在自然资源部门,形成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和考核体系。同时,加快制定田长制各项规章制度,构建上下贯通、条抓块统、田长办推动的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田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各级耕地保护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绩效评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和“两代表一委员”提名考察内容,奖优罚劣,对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区)市、乡镇、村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或失职渎职的,依纪依规问责追责。
《措施》指出,要运用铁的手段守住耕地保护底线目标,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优先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全市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足额、定位到田头地块逐级分解。由县(区、市)党委政府向市委市政府递交耕地保护承诺书,将耕地保护纳入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对年度耕地底线目标未守住、占补平衡补充耕地任务未完成、恢复耕地面积未落实的县(区、市),启动督导、约谈、问责、追责程序,坚决落实党政同责、刚性考核、终身追责、一票否决。同时,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执法、铁塔高位视频闭环管控、无人机实时拍摄等高科技手段,全面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监管,实现“人防+技防”,确保全市耕地底线目标一亩不少。《措施》还明确,抓住关键少数,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突出重点,坚决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缺口年度恢复任务;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切实强化补充耕地全过程监管;既保证刚需,又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着力加强耕地保护宣传教育,提升耕地保护政策法规的社会知晓度,全面营造耕地保护浓厚氛围;加强耕地督察执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市政府网站
省政府网站
“湘易办”超级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