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晨光斑驳的茶室里,茶香袅袅,读书会的成员,手指轻翻书页,神情专注;午时的公交车站台,乘客低着头一手提着物品,一手握着手机,手指滑动看着电子书;“书接上回……”,晚上路边等客的出租车里,司机一边观察着路人,一边支棱着耳朵,听着蓝牙耳机里传来的朗读声……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4月22日,记者走上街头,了解数字时代下,益阳市民的各种阅读方式。
捧纸细读手有余香
“虽然现在数字阅读兴起,纸质书也许以后会成为收藏品、艺术品、定制品,但在当下,读一本装订精致,飘着淡淡墨香的好书,依然是荡涤思想、充实灵魂的不二法门。”在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周立波故居景区门口的“唐宋轩”里,正在组织读书会的宋喜梅对记者说。读纸质版的经典更韵味。作为银城读书会的会长,宋喜梅带领书会的人经常在线上分享好书,线下与书友交流读书心得。
银城读书会创建于2014年,开始只有12位会员,后来随着更多爱书人的加入,现在已经扩充到500多人,益阳像这样的读书会还有很多。说到数字阅读,宋喜梅并不是很排斥,时代在进步,阅读的方式也应该要进步,她也偶尔会用手机看看最新的新闻报道,但纸质书因为它独有的质感和温度,依然是无可替代的。“读书,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宋喜梅说。
指尖上的精神食粮
在益阳书城前的公交车站台上,零零散散站着几个等车的人,宁凯也是其中一员。他提着刚从书城买的新书,低头盯着手机,时不时抬头观察要搭乘的公交车来了没。
宁凯是外地人,在益阳工作,以前喜欢看实体书的他,因为工作忙已经近2个月没有看了。现在他选择用碎片时间进行数字阅读,在学习强国、樊登读书会等线上软件上浏览自己想看的文章或者专业知识。“对于上班族来说,用手机看书,更方便。”公交车到了,宁凯关掉读书软件,打开线上支付软件准备付车费。他说,虽然买了新书,但已经习惯用手机看书,这本新书可能要很久才能看完了。
“听”阅读的夜行人
“听说书老师用低沉充满磁性的声音讲着岳飞、杨家将、武松、孙悟空的故事,是多么享受的事,尤其在晚上。”在中心城区万达广场,正在排队等候乘客的出租车司机孙寿斌告诉记者。
孙寿斌平时夜班跑得多,47岁的他,已经开了4年出租车了。聊起听书,他顿时来了兴趣,推荐了喜马拉雅FM、知乎、得到等听书A pp和不少说书老师的作品,说以前没有听书的时候,开夜班是真的煎熬,后来听书了,没客的时候就边等待,边听书,时间过得飞快。现在孙寿斌就算休息时间也喜欢在家听书,“听”阅读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市政府网站
省政府网站
“湘易办”超级服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