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记者随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工作人员前往红星社区低保家庭走访,享受城市低保的下岗工人周朝晖介绍,他的低保救助金额由原来的365元每月,提高到了415元每月。妻子在附近开了间小早餐店,在身体情况较好时,自己也会去帮忙。现在虽然收入不多,也够维持一家六口的基本生活。“感谢政府的帮助,保障标准年年都在提高,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好了。”周朝晖说。
2021年,我市进一步在保障城乡低保居民基本生活上发力,提标准、强救助、致普惠,让困难人群同沐发展的阳光雨露。
提标准 确保困难居民基本生活
提升城乡困难居民低保水平,是2021年省定民生实事中的重要一项。按照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水平工作要求,我市积极研究部署,在强化保障、明确任务基础上,下发《关于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水平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对各项工作进行部署。我市民政部门高度重视此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工作,成立以民政局局长任组长的“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水平”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民生实事任务工作的落实和推进,明确专人负责工作进度的统计汇总和上报工作。
随后,我市下发《关于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和救助水平及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的通知》,从2020年11月1日起,全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由520元提高到580元/月(超省定标准30元/月),月人均救助水平提高到不低于374元;从2021年1月1日起,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由4020元/年提高到4320元/年(超省定标准20元/月),月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233元。
据统计,截至去年10月底,我市月均救助城乡低保对象11.71万人,城市低保救助水平达到382元/月(超省定标准8元/月),农村低保救助水平达至252元/月(超省定标准19元/月),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39亿元。超额完成省、市重点民生实事任务目标。
强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市调整优化农村低保“单人户”政策,严格实施“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措施,联合财政、扶贫等10部门下发健全长效帮扶机制的通知要求。对社会救助保障对象实行一户一档、因户施策,全面开展基本生活、基本教育、基本医疗等9方面长效帮扶。截至去年9月,全市已脱贫的38万人中符合条件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的有6.97万人,占18.34%,其中9533人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占比42.6%,有效保证兜底保障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确保兜住兜牢。
同时,我市持续开展兜底保障回头看与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市民政局在落实省民政厅、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的通知》基础上,下发《益阳民政系统“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实施方案》,指导各级民政系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认真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集中开展社会救助脱贫质量问题大排查大整改。至去年10月底,全市民政系统共走访慰问困难群众4.47万人次,共发放救助资金1628万元。持续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行动,通过线上比对和线下摸排等方式,全市共新增农村低保6548人,退出2841人。
抓改革 让救助更精准更高效
去年3月,我市举办社会救助业务培训班,邀请全国社会救助精准核算示范区湘潭市雨湖区社会救助经办人前来讲课,对全市165名乡镇民政专干与各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就精准核算进行培训。此次培训为推进城乡低保审批由“评议为主、计算为辅”向“计算为主、评议为辅”转变,救助方式由“分档定额救助”向“精准差额救助”转变奠定了基础。至目前,我市已对所有新进低保对象推行精准核算,实行动态精准救助。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救助制度改革,我市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从完善各类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强化社会救助保障措施3个方面提出13条“硬核”措施。要求通过加快改革完善我市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进一步密织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另外,我市积极推进社会救助“掌上办”“网上办”、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村(社区)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建设及“党建+社会救助”改革,简化社会救助审批程序,取消通过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和核对系统查询的相关证明材料,引进社会组织、社工、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实现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从“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救助转变,让救助更高效、更便捷、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