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益阳市共改造完成普通国省道危旧桥梁75座,超省定年度目标11座,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1月13日,在全省公路工作视频会议上,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负责人杨正才代表益阳在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
我市水网密布,桥梁众多,但受早期桥梁建设标准偏低、服役年龄超长等因素影响,危旧桥梁偏多、荷载等级偏低、部分桥梁“未老先衰”,桥梁安全问题给益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部省危旧桥梁改造行动为契机,以破解危桥改造机制、管理、技术三大难题为突破,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加强工作调度,危旧桥梁改造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一年改造就能取得如此成效,有哪些方面的经验呢?
经验一: 集中力量办大事 着力破解机制难题
进一步建立健全危旧桥梁改造工作机制,着力形成集中指挥、集成推进、集体协同的良好工作局面是关键。市委、市政府对危旧桥梁改造工作高度重视,做到了“三个写入”“三个纳入”,即写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纳入市级重点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和部门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召开专题会议,多次召开重点项目点评会、调度会,对危旧桥梁改造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做到深入研究、周密部署、集中指挥、步步跟进,有效协调解决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等诸多问题。明确由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负责实施全市纳入部省补助范围的普通国省道养护工程,集成了以往多个部门的多头管理职能,从机制上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有利条件,有效避免了因多头实施、资源分散、标准不一而导致的推进不平衡问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级领导牵头,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重点问题,统一部署工作,着力打造了“市级主导、部门协作、共同参与”的工作互促互进格局,形成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支持、部门与县(区、市)之间密切合作的良好工作局面。
经验二:创新模式抓项目 着力破解管理难题
针对危旧桥梁改造项目多、时间紧、标准高的特点,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质量,着力打通“堵点”“难点”问题,确保各个项目以更快速度、更高标准推进完成。由于危旧桥梁改造项目工程量大小不一、施工地分散,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采用打捆招标、统一设计、统一监管、统一验收的模式进行建设管理,强化项目管理、降低建设成本、保证改造质量。积极与市财政评审中心等部门单位进行协调对接,进一步优化危旧桥梁改造项目审批流程,实行提前介入、合理交叉、平行推进,最大限度压缩前期时限。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划分山区和湖区2个项目部,下设6个部门,全面负责危旧桥梁改造工程安全、环保、质量、进度、计量支付、财务及合同管理、竣(交)工验收及廉政监督等建设管理工作,协调项目所在地及沿线各级地方政府和参建各方的关系。指挥部的建立,缩短了开工到完工的时长、拉近了部门到县区的距离,在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强桥下空间安全管理,中心以国道G234沅江白沙大桥改造为试点,联合公安交警、水上事务中心、航道、应急消防、医疗等部门,示范建立桥区水域安全风险处置联动机制,为推动加强全市公路桥梁桥下空间的动态安全监管,强化桥梁周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防治,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2021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中,该桥代表全省接受了交通运输部评价组的现场检查,得到了评价组的高度肯定。
经验三:聚焦质量树样板 着力破解技术难题
对危旧桥梁改造项目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方位技术服务,下大力气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坚决防止出现盲目赶进度而忽视技术问题、降低质量标准、放松质量监管,全力打造“样板工程”。
为积极执行部省开展危旧桥梁改造行动决策部署,中心组建了一支由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和市交通规划勘测设计院等省市级多家技术力量参与的危旧桥梁改造技术团队,为全面做好危旧桥梁改造提供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撑。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组织技术力量对全市桥梁状况进行全面检测,将技术状况较差桥梁、承载能力适应性不足桥梁、结构存在缺陷桥梁以及其他适应性不足桥梁的底子全部摸清摸实,并因地制宜、因桥施策,扎实做好项目的前期设计工作。
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养护成本、巩固养护效能,我市一方面采用较为成熟的技术做好相关工作的巩固深化,加快项目建设的进度;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着力将公路桥梁改造成质量优良、工艺美观的“精品工程”。在2021年所有危旧桥改造的防撞护栏涂装施工中,引入了一种名为“陶瓷水性涂料”的新型材料和工艺,陶瓷水性涂料涂装后在护栏表面固化成釉,运用这种新材料新工艺的护栏,可通过雨水淋洗达到自洁效果,常年靓丽如新,在公路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