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源于半个世纪的不懈奋斗

——解析我市“奥运冠军现象”背后的秘密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1-11-07 11:30 浏览量:
字体: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安化小伙谌利军在男子举重67公斤级比赛中,以总成绩332公斤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摘得金牌;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我市选送运动员贾一凡获得银牌。东京残奥会田径女子200米T37决赛中,桃江妹子文晓燕以26秒58打破该级别的世界纪录,夺得冠军。我市运动健儿在奥运等赛场摘金夺银的背后,浓缩着几代益阳体育人筚路蓝缕、开拓创新的奋斗历程。

故事篇

敢为人先,两筒球起步,益阳“羽球”走向世界

翻开益阳体育竞技辉煌史册,羽毛球“益阳现象”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1972年的冬天,闭塞的安化大山里,孙益清、吕延求、文巨刚等几个汉子聚集一起,不知天高地厚地打起了在英国属于贵族运动的羽毛球的主意,这是益阳体育史上值得铭记的一个冬天。

这一年的稍早,益阳地区体委领导与安化县分管体育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孙益清到省体委汇报,汇报中,省体委主要负责人敲着桌子说:“你说安化体育哪一项行?哪一项能上得了台面?”面对质疑与否定,性格耿直的孙益清当场与领导“杠”上了。“搞羽毛球,安化人体质适合,且山里人吃得苦、耐得劳、拼劲足,我们打出一个样子给省里看看,给益阳争争光。”孙益清从长沙负气回安化路上,与时任安化县体委副主任吕延求深入交流,结合安化体育实际, 敲定了安化体育跨越的突破口。

自此,益阳羽毛球运动从安化起步,吕延求、文巨刚等靠15元钱、两筒球和500斤训练补助粮指标,在安化一中启动训练。1973年创办安化县羽校,开启“跨湘江、过黄河、漂洋过海走向世界”奋进之旅。那时,国内羽毛球运动训练刚起步,省内几乎是一张“白纸”,安化羽毛球“开山祖”文巨刚当时是安化一中体育教师,他顶着压力,走马上任教练。“新鲜事物不是学好了才去干,而是在干中学习,在干中提高。”这是文巨刚当年的心得,早期运动员培训中,他摸索出了“四子”,即选苗子、打底子、磨坯子、出样子。他从梅城紫云完小挑选出唐辉、贺向阳等体育苗子。没有场地、装备和训练教材怎么办?球场全靠自己双手建,物资匮乏年代,使用标准的羽毛球、球拍是天方夜谭般的奢望,文巨刚等自制“梅城牌”球拍、羽毛球。

文教练进省城捡球故事,常为早期的教练员、运动员所津津乐道。当时,训练用羽毛球告罄,文巨刚提着麻袋到湘华机械厂蹭车进省城,到省体委羽毛球队捡回训练后残次的羽毛球,解弟子们训练少球之急。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

1986年2月9日,第三十九届荷兰羽毛球公开赛场,两位安化小伙唐辉、贺向阳正在激励角逐。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简短的播音: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刚刚从第三十九届荷兰羽毛球公开赛场传来好消息,中国代表队的唐辉和贺向阳获得男子双打冠军。

当天正是农历正月初一,这一消息给安化羽毛球运动持续开展打了一剂强心针,也开启了安化“羽球”春天的故事。

随后喜讯频传,唐九红世锦赛摘冠,在世界羽坛封后;2000年悉尼奥运会,龚智超为中国夺得首枚奥运会女单金牌……龚睿那、黄穗、田卿、包宜鑫等一大批益阳培育的羽毛球冠军,像雨后春笋,在羽坛振翅高飞。

谈湖南羽毛球运动,就不能不提到益阳。近半个世纪,益阳人始终抓住羽毛球运动不放松,为奠定我省羽毛球运动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从唐九红到田卿,再到新生代周萌,羽毛球“益阳现象”成了不老神话。

启示篇

舍得投入,有志事竟成,崇尚运动融入益阳精神

在山城安化,最起眼的公共建筑标志要属2015年建成的安化羽毛球馆,整个场馆外观设计独特,由一片片“羽毛”围合的体育馆主馆,总占地43亩,建筑面积13515平方米,屋盖最高点高度20.38米。国家体委1987年确定的全国重点羽毛球运动学校——安化羽毛球运动学校就办在馆内。

安化羽毛球运动学校校长龙冬梅介绍,建馆时安化仍是国家级贫困县,财力特别紧张,他们举全县之力,投资1.2亿元建设全国最大的县级羽毛球馆,彰显了安化人融入骨子里的对羽毛球运动的热爱。

提起杨智勇,中国羽毛球圈几乎无人不知,他曾任益阳市体育局局长、益阳市体委副主任兼体校校长,先后培养出龚智超、龚睿那、黄穗等5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向省级以上专业羽毛球队输送运动员60多人。

1998年是杨智勇记忆深刻的一年,他离开安化县体育局局长这个位置,走马上任市体委副主任兼任市体校校长,带着李琼、蒋益龙等一批优秀教练来到益阳,开启“二次创业”,筹备益阳市羽毛球运动学校。在中心城区成功创办益阳市羽校,开辟了益阳羽毛球运动的“第二战场”。秉承安化羽毛球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完善选材制度,提高教练员水平,实现对外来人才的广泛吸纳,形成了校与校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了益阳羽毛球整体实力的再度提升。如今,在我省羽毛球专业队中,益阳籍新生代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在国家队、八一队等外省市专业队中,益阳籍球员、运动员备受青睐。

杨智勇介绍,益阳发展羽毛球谱了个“三步曲”。第一步是打过湘江,即从安化县里打到省里,在省里拿冠军;第二步是跨过长江,从省里走向全国,在全国拿冠军;第三步是漂洋过海,在世界赛上拿冠军、夺奥运冠军,可谓是40年稳打稳扎,步步为“赢”。

杨智勇认为,“益阳现象”形成的原因很多,关键有两点:一是益阳几代体育、教育决策人具有卓识与远见,敏锐地抓住时机,科学地分析本地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性格特征以及当地文化背景,经过反复研究、广泛调查,确定重点抓羽毛球、举重等项目,教练员运动员为之前赴后继、全力拼搏;二是益阳市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行动,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和群众体育。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益阳市2002年投资近2亿元建成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同时对“羽毛球功臣”“优秀教练”给予了奖励和重用,倡导和形成全民爱体育的良好氛围。

在安化,县委县政府对体育和羽毛球的支持令人称赞,出台体校“三包一奖”制度:体校包训练,教育部门包文化学习,政府劳动部门包择优安排工作,对有贡献的教练员实行奖励;下达全县“农转非”人口控制切块计划通知,专门给体育尖子安排农转非指标;全县条件好的学校设立6个羽毛球苗子集训点……一系列好政策好措施的出台,让羽毛球成了安化的名牌,羽毛球教练成为安化的名人,羽毛球运动员成了安化的明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益阳出现奥运现象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奥运冠军谌利军启蒙教练蒋益龙如是说。从1982年起,他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又从体育部门股室管理人员再到教练员,他既是益阳奥运现象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他说,再宏伟的雄心,再美好的愿景,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奋斗,“军功章”里凝聚着教练员与运动员一干到底的拼劲,也体现了益阳人众志成城的精气神。

近些年,我市体育竞技扬长避短,把羽毛球、摔跤、柔道、举重等项目作为益阳市业余训练的发展“强项”,实现由“强人”“强项”向体育“强市”迈进,全市创建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6个,为省队和国家队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后备人才,培养出了谌利军、龚智超、田卿等奥运冠军,先后获得奥运冠军3项,世界冠军106项、全运会冠军105项。同时,我市加快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体育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运动健康理念不断厚植,体育人才不断涌现,体育活动精彩纷呈,体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之势,全民崇尚运动的气质深深融入了益阳精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作者:周云峰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