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

——我市全力推进绿色生态水产养殖纪实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1-09-16 09:15 浏览量:
字体:

9月的大通湖,碧波荡漾、水草依依。

从2017年起,大通湖区按照“退养、截污、疏浚、增绿、活水”的方针,开始长达3年的“养水”工程。大湖沿线6000亩精养鱼塘全部退养,改种水草,发展绿色生态水产养殖。到如今,大通湖已是一派水清、人欢、产业旺的喜人景象。

近年来,我市聚焦“中国淡水鱼都”品牌打造,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全力推进绿色生态水产养殖,蹄疾步稳加强绿色生态渔业建设。

注重质量安全 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

我市注重水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推广“养殖设施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化、生产操作规范化、示范带动规模化”的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成功创建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3家、示范带动健康养殖面积48万亩。积极推广应用渔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牵头编制了《乌鳢养殖技术规范》《水产养殖小区技术规范》《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全市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资阳区成为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发挥资源优势 突出发展生态种养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一田两收、一水两用、渔稻互利、提质增效”的生态优势,加强对低产田、低湖田和水源方便的稻田开挖改造,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亩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2020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26万亩,其中稻虾种养面积118万亩。

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稻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南县、沅江市、大通湖区等县(区、市)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示范推动、大户联动、农户参与”的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安化县发挥山区稻田养鱼传统,发展高品质“禾花鱼”产业,带动稻鱼生态种养3.68万亩;资阳区按照“一季早稻一季鱼种”的综合种养模式发展2万多亩,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鱼苗鱼种生产基地;大通湖区发展生态综合养蟹面积13.5万亩,年产大闸蟹895吨。

目前,南县、沅江市、资阳区、大通湖区已成为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

推广先进科技 充分挖掘池塘潜力

我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示范基地湖南省贝贝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稻虾连作”基础上发展藻稻虾混养模式,董事长胡世燕多次赴南开大学、中国农科院“取经”,学习藻稻虾混养技术,变“虾稻共生”中的“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

近年来,我市养殖业积极推广底增氧、底排污、纳米微管增氧、鱼病远程诊断、水质在线监测等多项新技术新工艺,积极开展池塘设施渔业和尾水治理试点,取得成效。

调整养殖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压缩家鱼,扩大虾蟹,增加名特优品种的投放比例,突出小龙虾、河蟹、黄鳝、黄颡鱼、鳜鱼、甲鱼六大本地特色主导品种。围绕主导品种,创新性地开展池塘虾蟹鳜生态混养、池塘虾鳝连养、池塘网箱养鳝、池塘鱼鳖混养等高效养殖模式,形成了鳜鱼、乌鳢、鳝鳅主养和鱼虾混养、龟鳖套养等名特优渔业养殖基地,覆盖池塘面积30万亩,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强化品牌建设,加快产业化经营。依托我市“中国淡水鱼都”金字招牌,各县(区、市)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努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大通湖蟹、南县中华鳖、南县小龙虾、南县草龟、沅江大头鱼、安化禾田鲤等一批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创建中国驰名商标“渔家姑娘”和湖南省著名商标“辣妹子”“鑫海”“益华”。

2020年,全市水产品加工量突破10万吨,居全省第一;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0多家,拥有顺祥食品、国联水产等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食安天下、金江水产等25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水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常年出口达3000万美元以上,居全省首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作者:夏训武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