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服务 树品牌 创佳绩

——我市全力推进充分就业工作综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1-08-19 10:07 浏览量:
字体:

8月17日,资阳区茈湖口镇桃林村52岁的“包工头”石孝东,难得抽出一天时间回乡祭祖。事了,来不及好好休息,第二天一早,他就匆匆赶到长沙一建筑工地,调度近百来号建筑工人抓紧赶工。

这批建筑工人,绝大部分是桃林村人,常年跟着石孝东走南闯北,从事刮308、喷墙漆等工作,每天的工价从350元至500多元不等,不论晴雨,天天有事干。“我们组有50多户村民,基本上有劳动能力的都在搞建筑装饰。”石孝东介绍,作为中等规模的“包工头”,平时有80到100多人跟着自己干装修。村上还有规模更大的“包工头”,手下的工人更多。

桃林村支部书记石训明告诉记者,村民的建筑装饰技术,特别是刮308的手艺远近闻名,打响了“建筑工匠”的劳务品牌。村民以质量求生存,刮出来的墙壁平整、角直、颜色均匀,受到不少大型建筑开发商青睐。据调查,近五年来,桃林村外出务工人数逐年递增。目前,外出总人数约1200人,建筑工匠类的达700人,其中抹灰工有500多人,务工地点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

桃林村的建筑工匠远近闻名,沅江市共华镇福安村的农机手、种植能手、田间管理大师也是声名远播,遍布国内各农业大省。“我们村有很多农业种植方面的行家里手,他们大部分外出务工,有的流转土地自己种,有的专门负责帮别人搞管理。”福安村党支部书记钟学安一边带记者参观村里种植的水稻,一边神采飞扬地介绍。

除了种植能手,福安村还围绕水稻种植组建了运输队、搬运队,专门为大型农场提供服务。近年来,又依托人社部门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了无人机操作员、新型农机手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靠着农业种植这块金招牌,福安村还在芦苇产业方面闯出了一片天地。近年来,村里水稻收割后,村民就种植芦苇菌菇。为畅通销售渠道,保障产加销一体化运作,村里和辣妹子食品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负责回收、加工、销售产品,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同时,村民将种植芦苇菌菇后产生的芦苇渣和其他有机物进行加工,制作成有机“芦肥”,用“芦肥”作基质种植或无土栽培种植果蔬,着力打造福安村“楚芦”牌香米、食用油、果蔬等特色生态农产品。“我们村有就业能力的,基本都就业了,经常因为劳动力不够,还要去别的地方请人。”钟学安说。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打造特色劳务品牌,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市人社部门通过持续推进人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基层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人社平台,得到了上级人社部门的关注与支持。特别是今年,我市全方位启动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深化细化就业服务,落实落细就业政策,取得了不俗成绩。

五年来,我市先后下发《益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实施方案》《益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与规范》等文件,加快实现基层平台设施标准化、人员专业化、服务规范化。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按“一站式”要求建立了服务大厅,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社区(村)平台服务场所面积50平方米以上。服务大厅设立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综合服务3个服务窗口。2020年,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基础上统一改成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目前全市98个街道(乡镇)、282个社区和1158个村的人社平台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机构名称、统一机构标志、统一窗口格局、统一设备配置、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基本台账)。

同时,以充分就业社区创建为抓手,推动就业服务工作开展。今年3月,市人社部门制定并下发《2021年益阳市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和工作要求。从充分就业情况、就业服务情况、政策实施情况、平台建设情况和社会影响情况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按月评分,年度评价时取月平均分。每天实时监控相关数据,有针对性地做好就失业登记、岗位推荐、培训推荐、职业指导等服务工作。从当前考核结果来看,我市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整体水平居全省前列。

开展技能提升行动,送培训上门。为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技能,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我市人社部门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培训意愿和市场需求开设培训项目,并结合当地主打产业,开展技能培训。不断增加师资力量,采用送教下乡、送教上户的灵活方式,老师到田间地头现场手把手教,一对一讲解,确保做到培训有实效。2020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7万人,培训人数、完成比例均居全省第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作者:曹灿 张伟 杨毅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