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如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益阳实际,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条件”谈三点体会。
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精神风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正确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如何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成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任务。从娃娃抓起,以家庭、学校、社会为阵地,重点抓好规范养成、文化浸润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家庭教育发于蒙童,启于稚幼,是孩子真正性格养成、品行端正的根基,家长是影响孩子价值选择与价值评价等基本价值观问题的最好老师,家长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做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学校是孩子接受德育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思政课建设,引导老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使学校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全社会要树立关注和关心孩子教育的理念,坚持社会教育从娃娃抓起,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和实践养成,做到润物无声,实现家校社协同、全方位育人。
三、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提出“要持之以恒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求落实到城乡基层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切实把创建活动与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提高为民服务的质效。要充分动员让群众参与进来,提升自我约束和基层自治水平,增强群众文明实践自觉,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切实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