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01-07
益阳市人民政府
进入老年模式
不负韶华收获满满
——陈竞在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回顾篇
发布时间:2021-12-30 09:17 作者:李伟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 浏览次数:

12月29日,益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陈竞同志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是益阳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致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扬帆起航,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成就,在益阳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报告指出,即将过去的2021年,是我市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年来,我市全力推进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8.5%、9.5%、10.5%、16.2%、16%、9%,均高于年度目标,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过去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成绩单?2021年政府工作又是从哪些方面发力的?我们跟随报告一起回顾。

【亮点一】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预计数),年均增长7.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5.9%、10.3%、7.5%、8.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43.2∶40.4。

● 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强力推动省“五个100”和市“六个10”项目建设,规模工业企业达1336家,比2016年增加312家,年产值过十亿元企业由20家增至40家,年纳税过千万元企业由32家增至60家,A股上市企业由4家增至7家;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实力持续壮大;九大工业园区为全市贡献了35%的地区生产总值和40%的税收;益阳高新区入选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

● 农业现代化推进有力。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稳定在550万亩、230万吨;“一县一特”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稻虾生态种养面积达110万亩,茶产业、竹产业分别实现综合产值300亿元、150亿元;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小镇5个;连续三年举办绿色农业数字乡村互联网大会,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8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7503家、2.3万家;耕地流转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均居全省首位。

●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精心打造天意木国、茶乡花海、山乡巨变第一村、桃花江竹海等地标景点;成功举办中国竹文化节、安化黑茶文化节等节会,2021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是2016年的1.7倍、2.8倍;打造万海商圈等大中型商贸综合体5个,建成万平方米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9个;电子商务交易额由2016年的202亿元增至2021年的580亿元,中南电商园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9%、20%,存贷比达到70.6%;累计销售商品房2040万平方米。

【亮点二】 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

● 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6%;取缔关闭“散乱污”企业236家;数字产业“一园一中心三基地”初具规模,“上云上平台”企业2.1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6%;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个。

●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全省第7位升至第4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8.4%增至24%,培育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高新技术企业由99家增至42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由20家增至74家;获国、省科学技术奖励3项、35项。

●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进步。圆满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经验入选生态环境部督察培训交流十大先进案例;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大通湖流域治理、石煤矿山治理、资江锑污染防治、“两网两围”整治等工作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建成静脉产业园,“三长一站”河湖治理工作模式在全省推广。

【亮点三】 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

●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石长铁路开通动车,常益长高铁加快建设;新增高速公路265公里,新(改)建国省干线525公里、农村公路6060公里;除险加固堤防305公里、水库118座,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890余处,解决24.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电力“三型两网”建设完成投资59.5亿元;市县城区和重点乡镇5G连续覆盖、行政村光网和4G全覆盖;建成新型智慧城市项目27个,获评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中国领军智慧城市。

●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镇化率由2016年的45.3%提升到2021年的51.4%;益沅桃城镇群成为全省第一批产城融合综合试点;西流湾大桥、青龙洲大桥建成通车,益娄高速连接线完成主体工程,改扩建市政道路147公里;完成“三微”建设项目1810个,拆除违法建筑190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8.4万户、老旧小区改造5.4万户,新增城市绿地219万平方米,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 农村环境明显改观。稳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农业面源污染、禁捕退捕、“大棚房”和违建别墅专项清理整治取得实效,乡镇污水处理、镇村垃圾收集和中转实现全覆盖;新增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国家森林乡村27个,创建省级美丽乡镇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41个。

【亮点四】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 各项改革持续深化。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获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并赋予新一轮试点重任;便民服务体系改革被确定为全省十大改革创新经验之一;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殡葬改革等成为全省先进。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国资国企、商事制度等改革成效明显。

●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84个;益阳海关、龙桥“两仓”正式运行,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7.3%,连续3年获评全省发展开放型经济真抓实干先进市;益阳被纳入长株潭都市圈的拓展区和辐射区。

●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承诺压缩比、法定提速率均居全省前列;“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全市市场主体突破34万户,年均增长11%。

【亮点五】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 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常年保持在70%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每年都跑赢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77。

●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投入资金320余亿元,解决了贫困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推动38.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9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安化县提前两年高质量脱贫摘帽。

● 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五大保险”扩面提标,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多层次医保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和救助标准稳步提高;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9万套,解决近60万人住房困难问题;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实现全覆盖。

●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2所,改扩建402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5万个、义务教育学位9.5万个;益阳师专建成并正式招生,湖南城市学院升为一本并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三级公立医院由2家增至9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为100%;4个县(区、市)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新增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成功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建成省区域应急救援益阳中心;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有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实现市县乡村服务实体平台和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获评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二等奖。

【亮点六】 民主法治取得新进步

● 获评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个;“七五”普法顺利完成;推动《益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出台《益阳市中心城区养犬管理规定》等7部政府规章;在全省率先实施权责清单两单融合;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56件、政协委员提案949件。

● 五年来,市本级2021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16年减少56.7%,政府债务管控有力;政风行风持续向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2021年政府工作的六大抓手

● 推进产业加快发展。制定出台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新增“四上”企业260家、高新技术企业136家,奥士康获批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联重科沅江搅拌车、信维声学等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5%,亩均税收增长15%。

● 推进乡村振兴提速。突出农业产业振兴,开展“六大强农”行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0%,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均超过省定目标任务;“南县稻虾米”获评第六届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金奖;83%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 推进消费复苏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领跑全省;精心筹办红色文旅节会、特色美食季等活动,全市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5%、18%;新增外贸“破零倍增”企业90家,进出口总额增长25.9%;长春经开区获评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

●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抓好城乡生活污染、黑臭水体等十大领域治理;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信访件办结率达97%;“夏季攻势”省定任务全面完成;空气环境质量同比改善幅度排全省第一;33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8%。大通湖稳定在Ⅳ类水质,并被纳入全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 推进民生事业进步。高标准完成18件重点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3%以内;中心城区新增公共车位4700个、投放共享电动车9500台;教育“双减”有序推进;智慧医疗养老模式全国推广;开展建党百年系列庆祝活动,参与主办第七届湖南艺术节,安化梅山剪纸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 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疫情防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疫苗接种工作推进有力;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数三项指标分别下降17.4%、20.5%、18.5%。扎实做好建党百年大庆安保和信访维稳工作,社会大局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