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在湖南省益阳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委员报到处,市政协委员、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姣军不仅带来了自己的提案,还带来了两份特殊“礼物”——一袋自己生态稻基地生产的再生稻大米和一盒稻蟹产业园里养殖的大闸蟹。
大通湖区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天然资源丰富,地理优势明显,土壤无铅、镉等重金属污染,非常适合发展优质稻产业。出身于农家的熊姣军对乡间田野有着深厚的感情,2011年,她怀揣着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毅然放弃了城市的工作与生活,回到大通湖区千山红镇,成立了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努力,熊姣军的生态稻米循环产业搞得风生水起。她创建了两个有机肥厂,建成了宏硕循环农业产业园,拥有150亩生态百果园、1580亩水稻产学研基地和5000亩优质稻订单生产基地。
由于近年来粮价走低,而稻谷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不少以种植双季稻为主的种粮大户都动了“双改单”的心思。熊姣军琢磨着,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身边还有人种植过再生稻,种一季收两次,应该比种一季稻划算。于是,2015年开始,她便试种再生稻。
再生稻如其名,其特点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大约只割下稻株的上2/3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施肥和培育,让其再长出一季稻子,也称“一种两收”。
“一算投入产出比,还是种再生稻划算,是市场逼着我们找到了一条好路子!”熊姣军告诉笔者,种一季中稻每亩成本要600-700元,种双季稻一亩要1200元成本,而种再生稻每亩投入不超过700元,平均亩产却达到了1800斤,逼近双季稻亩产。
熊姣军喜尝再生稻甜头,周边不少种粮大户和水稻种植合作社也开始调整生产,增加再生稻的种植面积。
有了一定规模后,熊姣军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提升产能和品质。大通湖盛产大闸蟹,品质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2019年初,熊姣军心想:自己有5000多亩优质稻基地,是不是可以试一下稻蟹共生?她便拿出20亩水稻田开始试验。
为了让大闸蟹长得“膘肥体壮”,熊姣军特意捕捞、购买了大量鱼虾放到稻田里。当年10月,熊姣军养殖的大闸蟹一上市,便被销售一空。年底,她种植的绿色无公害水稻售价远高于普通水稻。
尝到了稻蟹共生模式的甜头,2019年10月,熊姣军建立了湖南省稻蟹特色产业园。经过半年多种养,熊姣军发现,每亩水稻的产量未减,还能收获大闸蟹50多公斤,每亩增收5000元以上。
2019年,湖南省稻蟹特色产业园已建成2000平方米虾蟹集散交易中心。紧接着,2020年,熊姣军又建立了蟹苗研发中心、科技创新平台、教育培训中心、电商平台。
同时,2021年,熊姣军的500亩稻蟹共生核心示范区正式建成,收获大闸蟹2万多公斤,纯收入230多万元。她的生态有机蟹田米以每公斤21.8元的价格热销长沙、深圳、广州等地。明年,熊姣军将进一步扩大园区种植、养殖面积,以“大通湖”为统一品牌,促进大通湖区形成以大闸蟹为重点,带动小龙虾、优质水产、优质稻米产业“1+3”的产业新格局。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熊姣军对农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把自己所学知识与经验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并传授给广大农户,让大家掌握新技术,发展特色产业,激发他们的致富愿望与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她定期邀请专家、科技特派员给农户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6年来,熊姣军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就业帮扶、赠予生产资料、培训生产技术、溢价流转土地、加价收购农产品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户共同致富。加入到熊姣军产业发展大军的农户从最初的150多户到如今的625户,从最初为贫困户年增收60万余元到现在的500多万元。
熊姣军从自己的生态稻基地带来再生稻大米,从稻蟹产业园带来的大闸蟹,不仅承载着政协委员的汗水与情感,更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与期盼,正是献给此次会议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