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邻班的调皮大王,她以班长之职将其“收入麾下”;她给每一名学生取昵称,学生都喜欢叫她“李妈妈”;做完心脏扩瓣手术后,仅休养半月,她就回到深爱的讲台……
她就是桃江县大栗港镇中心学校教师李灿红,深耕农村教育32年,她长年担任班主任,负责3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尽管工作任务压头,生源薄弱,她却乐在其中,坚守着从教的初心。“爸爸是村小校长,每天晚上,他都会提着煤油灯去办公室备课,督促我写作业、看课外书,与煤油灯相伴的童年时光,成了我最深刻的记忆。”说起从教缘由,李灿红打开了话匣子。村小仅有70余名学生,教室都是木房子,没有电灯,没有食堂,父亲常带着贫困学生回家吃饭,把李灿红的鞋子、衣服送给学生。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师专毕业后,李灿红如愿成为人民教师。“凭良心教书,教良心书。”“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 父亲的叮咛像一束微光,照亮了李灿红的从教之路。袁同学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因打架斗殴、沉迷网络、早恋等原因,厌学情绪严重。“我不想读书了,反正也没人关心我。”在校门口,垂头丧气的袁同学打算回家,李灿红苦劝他完成学业,袁同学仍然犹豫不决。心急的她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说道:“你到我班上来读,职务是班长!”听到“班长”二字,袁同学顿时眼睛一亮,很快,眼神又黯淡下去。“试用期一个月,只要你愿意,我去向校长申请,你可以转到我班上读书。”李灿红鼓励他。就这样,这名差点辍学的学生转入了李灿红的班级。
为了让袁同学安心读书,李灿红经常上门家访,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袁同学谈心交流,肯定其人缘好、勤劳等优点。慢慢地,调皮大王成了师生眼中的劳动能手。“他虽然成绩不好,但号召能力强。每次大扫除,他抢着干脏活累活。教室的纱窗、讲台上方的电扇,都是他组织学生装好的。”李灿红欣慰地说。在班长岗位磨练3年,尽管成绩平平,但他尊敬老师、品行端正。高中毕业后,他自主创业,在柬埔寨开了一家鞋厂。过年时,袁同学和妻子来看望李灿红,将鞋厂制作的短靴送给敬爱的师长。电话采访中,袁同学告诉记者:“当时,我成绩垫底,她居然让我当班长。我能有今天,都是‘李妈妈’的教导。”
在教学中,李灿红不以成绩论英雄,和分数相比,端正学风班风、提升学生凝聚力是她主抓的工作。在10多年前,她就探索学生多元评价机制,将班级分为多个小组,设立品行监管员、值日班干部,制定评分细则,动态评价课堂表现、卫生清扫、出勤等日常表现,通过量化打分、每周评比、每期总结,评选学习之星、纪律之星、进步之星等。这些学生在座位调整、作业选择上享受优待,各小组你追我赶,比学赶超氛围浓厚。“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多,在李老师的努力下,不少孩子录入省级重点高中和理想高校,这份硕果源于敬业和坚守。”同事刘乐兰钦佩地说。
李灿红曾患风湿性心脏病,时常感觉浑身乏力、呼吸困难。在医院做完手术后,医生叮嘱她“至少休息半年才能复工”。那时,李灿红在桃江县第二中学任教,担任班主任,负责3个班级的英语教学。眼看离期末只剩一个多月,李灿红治疗半个月后,就匆匆出院。每周20余节英语课,她只能坐在讲台旁讲解,身体支撑不住了,就给学生布置随堂作业。即使身体还未完全恢复,也不肯落下学生一节课。
谈及对教育的热望,父亲在煤油灯下备课的场景成为李灿红最温暖的记忆。为人师者不仅是她的向往,也成为了女儿的追求。半个月前,91岁高龄的父亲因病去世,生前不久,他还和李灿红特意赶赴常德市第三中学,看望教书的孙女。坐在讲台上,老人翻阅着孙女的备课本,鼓励她“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一家三代人聊着教学的趣事。那盏小小的煤油灯,又有了新的“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