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王老师,我根本就考不上高中,他怎么突然就走了呢?!我一定要去看他最后一眼。”近日,因突发性疾病抢救无效,桃江县马迹塘镇中心学校副校长王新山离世,听闻消息,桃江一中学生小肖赶到县殡仪馆送别敬爱的校长伯伯。出殡当日,200余名师生从四面八方赶来,30余台车跟车100里路,一路护送他的骨灰回老家。
执教29载,王新山总是早上6时到校,晚上10时离校,是移动的“起床铃”和“就寝铃”,除视网膜脱落动手术,他没请过一天假。
以前用成绩评价学生,现在用激励促进步
“王老师从不歧视后进生,经常牺牲午休给我们‘开小灶’。有次我感冒了,他给我买感冒药、煮姜茶,还和我谈心,鼓励我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是胜利。”毕业多年后,说起恩师王新山,走上教师岗位的周女士满是感激。
以往,成绩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但在马迹塘镇中学,人人当“干部”,事事有人管,课堂表现、纪律、卫生、出勤量化考核,每周评选学习之星、环卫之星等,后进生也能拿奖状,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理念深入人心,这得益于王新山敢闯敢试的课改精神。
2014年,课改还是新事物。王新山带着年轻教师赴株洲学习优秀课改经验,拉开了课改序幕,从怀疑、尝试到见实效,师生们感受到了课改魅力。依据学生成绩分组管理,组员都是课代表,预习题目后探究新知,进行小组展示,由潜能生发言,中等生板书,优等生补充,学生当“小老师”,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进步。
随着课改深入践行,该校教学质量综合成绩进入全县前十强,王新山也荣获全县优秀校长、课改名校长称号。
三次叫停施工,他在工地熬到凌晨3点
“不按设计图纸施工,必须停工整改!”2018年,学校教学楼、运动场等启动建设,施工中,王新山常在工地“盯梢”,施工方私自修改运动场设计图,他三次叫停。巡查中,发现教室门框偷工减料,他催促工人,亲眼看着混凝土灌实所有门框才放心。宿舍楼水泥坪是扫尾工程,他熬到凌晨3点见证工程竣工,仅睡了两小时,第二天仍然和学生一起出早操。“新山不跑关系,不讲情面,周末常蹲守工地,看他鞋子上都是水泥灰,我就知道他守在现场。”校领导介绍,在高标准监督下,簇新的教学楼取代了30余年的老房子,教师们喜提带厨卫的宿舍楼,运动场也成了学生的乐园。
教师何小娟说:“我们外地教师有30多人,办公、住宿都在办公室,以前晚上去厕所都提心吊胆,新住宿楼给了我们归属感,周末不用赶着回家。”随着硬件设施改善,不少年轻外地教师把家安在当地,有效夯实了师资力量。
“49岁生日才过去2个月,从没想过他突然就走了”
“今年过生日,他5点多就起来了,到最偏远的易家坊小学督查校车安全。”同事郭宪书说,王新山随身带着话筒,通报学生的学习、纪律情况,哪个学生调皮,他有时比班主任还清楚。同事们调侃:“广播室的喇叭就是王校喊坏的!”“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是王新山的微信签名,工作中,老师们吐槽他“管理严苛,下周五要完成的工作,本周末他就在带头干。”生活中,他与烟、酒、槟榔、牌不沾边,是公认的孝子、煮夫。父亲78岁,生活不能自理,王新山给他做饭、洗澡、剪头发,扶着父亲上厕所,他在哪工作,就把父亲带到哪,父子俩并肩的身影是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
“儿子读高三,我要他多辅导,他却说,学生也是他的孩子,不能只想自家孩子,却耽误别人的孩子。”王新山的妻子汪女士告诉记者,为了不耽误工作,晚上10点,学生就寝后,夫妻俩奔往桃江陪孩子,次日5点再赶回学校,“在路上”的这半年,每晚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谈及丈夫生前的点点滴滴,汪女士的眼泪漫溢,“新山属牛,劳碌惯了,晚上11点,他还坐在电脑前,早上我还没起来,他就到了学校。49岁生日才过去2个月,从没想过他突然就走了……”
生命之弦突然绷断,王新山永远告别了他挚爱的家人、同事、学生和为之奋斗的事业,但他的教育理念和务实作风像树一样扎根、繁盛,鼓舞着同仁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让学生们成材、成林,汇聚出一座又一座郁郁葱葱的“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