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一颗石子,就一定要用来铺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为家乡父老做些事情,是我最大的骄傲与自豪。”这是郭超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的庄严承诺,也是他在教育岗位27年坚守的真实写照。
1995年6月,从沅江师范学校毕业后,郭超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到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2013年8月,郭超告别一站就是18年的讲台,从教师岗位调整到资阳区教育局,担任信息化办主任。此时正值湖南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三通两平台”的时期,完成这些建设初步估计需要资金近2000万元,而资阳教育基础薄弱,建设经费成了最大的瓶颈。教育信息化如何破局?郭超带着信息办一班人深入学校一线调研,寻求答案。通过调研发现,资阳区有多个信息化公司联合通信公司对一些学校建设了家校联系运营平台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如何整合现有的学校与信息化运营公司资源,如何让信息化运营公司为资阳教育所用,郭超带着这两个问题思考,提出了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多次与相关单位交涉,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终于在2014年9月,推动资阳区教育局与湖南信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资阳区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合作框架协议》。至此,资阳区教育信息化开始走上快车道,两年内得以基本实现。2015年,资阳区被评为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县区,获省教育厅试点项目经费200万元。2016年初,资阳区教育局在全省率先通过“三通两平台”验收,获奖励100万元。
2016年8月,经组织安排,郭超到益阳市第三中学担任校长,在上任的第一天便遇到了难题。由于办学条件有限,三中将由中学改办小学,大量留校的原高、初中教师需转任小学教师,人浮于事现象严重。面对这样的情况,郭超利用课余时间、周末时间,逐一与教师谈心谈话,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之后,他多次前往区教育局请示汇报,在征得区教育局同意后,提出了“自主选择、竞争上岗”的方案:对符合小学教学要求、希望担任小学教师的进行评比,竞争上岗;对希望继续担任初高中教师的进行人员分流,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在郭超到任一个月后,学校得以成功实现转型。
在当好校长的同时,郭超带头深入教学一线,亲自负责科学课的教学,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用丰富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各展所长,给学生播下自信和勤奋的种子。他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制作每一节课的课件,带领孩子们做好每一次科学实验。学校仪器室器材不匹配,他就和孩子们一起自制实验器材;教学花卉课程时,他带领孩子们一起在校园里种花……在教学过程中,郭超敏锐地发现人工智能教育的广阔前景。于是,他通过争取上级和相关方面支持,投入30余万元,在2020年启动了资阳区第一个创客机器人室建设,率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带领孩子们掀起机器人社团学习的热潮。在近两年的省市级机器人大赛中,方美霖、郝富成、贺墨昂、崔玉霖等学生脱颖而出,屡获大奖。学生文天乐在郭超的指导下,制作的“一种针阀式点滴输液管”获第24届全国发明展青少年发明奖银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心中存有梦想,脚步才能更坚定。在郭超的带领下,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少年足球试点学校”“湖南省知识产权试点学校”“湖南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等近40项荣誉。
从教27年,由农村到城市,从教师到校长,他努力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上级的肯定。2021年,郭超被评为资阳区优秀共产党员、资阳区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