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大西港村,张凯创建了千山红镇四季农场,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在他的示范带领和真诚帮助下,村民们也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1997年退伍,张凯到广州打拼,由于勤奋踏实,积极肯干,在工作岗位上做得有声有色。3年后,怀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他选择回乡创业。张凯立志做一个改变家乡面貌、带领群众致富的“新农民”。他一边销售本村的特色农产品,一边承包了近100亩农田发展耕作。他吃苦耐劳,上手很快,两方面都做得颇有成效。村民对这个回乡创业的小伙子逐步熟悉并信任,2011年他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当选后,张凯一心为大家谋更好的致富路。他挨家挨户走访村民,集聚群众智慧,积极推广家庭农场项目。2014年,他筹资成立千山红四季家庭农场,建立200立方米的冷库、日生产80吨的烘干机厂,配备一整套农业机械,集中流转500多亩土地种植单季稻,准备带领乡亲大展拳脚,但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收益,大家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一位蔬菜老板,了解到城市对冬季新鲜蔬菜的需求,蔬菜产业大有可为,于是萌生出冬天种植蔬菜的想法。为了消除乡亲们的疑虑和担忧,他带头推广,主动去外地考察学习蔬菜育苗、栽植管理技术,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积极与镇里的农业技术人员探讨交流。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张凯打造了“一季稻+蔬菜”模式,水旱农作。因蔬菜有长达2个月的采摘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民冬天就业难的问题,蔬菜采摘高峰期可实现用工100多人。附近不少村民向他学习,采用稻蔬耕作模式,每年每亩能增收约2000元。
不满足于现状的张凯,决定提升土地使用效能,推进多元化种植,致富道路上再开辟一条“赛道”。建育秧大棚,引进育秧机械设备,种双季稻,选用菜、油、肥兼用的蔬菜品种……他的想法逐一实现。目前张凯8800平方米基地全面开展育秧的同时,还从周边乡镇流转500多亩土地,增加早稻种植面积,并精心选用菜、油、肥兼用的蔬菜品种,前期可采摘2个月的青菜苔投放外地市场,后期利用菜苔开花期,广迎赏花游客,菜苔结籽后可榨油,秸秆可培肥田土,每亩纯收入可达2000多元。
张凯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渐入佳境”,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短短几年,他从一个农事“门外汉”逐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蔬菜育苗“土专家”,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敢想、敢闯、敢干的本色,带动群众共同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