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臻 阅读常相伴 人生恒成长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2-05-05 09:20 浏览量:
字体:

几方砚台、几支毛笔、成堆的书……4月25日,记者来到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走进韦臻博士的办公室。上课、整理古籍、研究佛学和唐宋文学,他的生活过得很充实,大多时候都在与书本打交道,闲时也与同事分享读书心得。今年47岁的他,因书本的陪伴,收获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果实。

“自”阅读改变命运

韦臻的家乡在广西,今年春节,他在QQ空间分享过一则说说——过年了,亲友间必有短信往来,这是节日里的仪式,而仪式的本质是讲究。忽然发现用拼音打字,“讲究”用两个J就能打出,同时出现的还有“将就”,它俩一窝,却是意思相反的两种态度……用拼音打字,现在很普及,但在40年前的广西壮族村落,汉语拼音的推广才刚开始,当地教师便用壮语发音来教学生汉语拼音。“学下来还是不会,后来是读过高中的父亲教的汉语读音。那时候认识汉字,大多靠自己阅读,遇到不懂的字,就用四角号码的字典查询。”韦臻说。

小学四年级,韦臻辍学回到农村放牛牧马,累了就躺下来读《古今小说》。后来,几经老师上门做家长思想工作,第二年,韦臻才又去村小读五年级。他告诉记者:“那时候小学毕业升学要考试,结果出来同村有3个人考上,这是村校少有的成绩。我能顺利考上中学主要得益于阅读,是《古今小说》这本书教会了我汉语知识和写作,从而改变了我的命运。”

“泛”阅读增长见识

韦臻初中三年,除了上学,很多闲暇时光都是在镇上一藏书老人家度过的。《说唐》《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他看得津津有味,阅读的习惯渐渐养成。到高中时,市面上出版了很多典籍和辞书,韦臻得知心动不已,便省吃俭用买了几本。后来,他又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不断拓宽视野。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对西方的绘画、雕塑充满了好奇。

1993年,韦臻在西安读大学。虽然学的是建筑工程专业,但并不妨碍他内心深处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于是,他开始精读儒家经典,学习中国的古典艺术。有趣的是,为了练习书法,他每个周末都跑去西安碑林观摩。“大学四年,是大开眼界的四年。在阅读大量有价值的文献后,我基本定下了人生的基调。”韦臻说。

“深”阅读修炼心性

韦臻为了让自己深入阅读,像《汉书》《后汉书》《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可作史料的基本史籍都一一标点、整理过,以校雠和整理文献的方式读书。“我对感兴趣的学生也是这么要求的,在整理文献过程中,涉及文字学、训诂学、史学、文献学等基础知识技能的运用,熟练之后,速度就快了。”来湖南城市学院任教3年,韦臻一直比较关注能坐冷板凳默默下功夫的学生:“一开始,我对自我要求很低的学生有些恼火,后来意识到,人都要成长,对学生不能操之过急、苛求太多。无论是哪个阶段的青年,都应该每天至少读1个小时的书,不管是自然科学类还是人文科学类,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书籍。人要终身与阅读相伴,才能不断进步,看到更美丽的天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刘慧敏责任编辑:李媛媛
打印 关闭